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23|评论: 0

[中国经济网]《我的5.12》《地震周年网络媒体灾区行:小鱼洞大桥顺利通车》(铜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网四川成都彭州市5月12日讯(记者夏先清)今天上午,由福建省对口援建彭州的小鱼洞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上万群众早早赶到现场,以当地民俗的方式“踩桥”,庆祝小鱼洞大桥建成通车。当地群众纷纷打出感人肺腑的标语,并以燃放鞭炮礼花,放飞和平鸽,赠送当地土特产等形式,向援建工作者表达感激之情,向社会各界表达感恩之心。

  回顾:生命争夺战曾在此激烈展开

  小鱼洞大桥作为彭州极重灾区的标识“符号”,是全国人民对地震灾情最深刻和最难忘的记忆之一。旧小鱼洞大桥始建于1998年,1999年竣工通车,是彭州市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小鱼洞镇、龙门山镇与外界的唯一通道。“5?12”特大地震中,由于地处断裂带,大桥整体垮塌,北部山区受灾群众和游客被阻,无法撤离,救援物资无法进入,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严峻的救援形式,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果断决策,在小鱼洞大桥南岸成立抢险救援前线指挥部,调动整合各种救援力量实施救援,随着民兵、救护人员、交通职工、运输车辆、工程设备等大批救援队伍的迅速赶到,及时开展救援工作,生命争夺战由此激烈展开。交通抢险人员冒着暴雨,日夜奋战,5月13日中午,在旧桥下游建起一座被称为生命通道的便桥,救援大军突破小鱼洞大桥“天堑”。零落的旧桥默默见证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救援壮举。

  旧桥:蓝色“5·12”留下缅怀常追忆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座被拦腰截断的300米长桥矗立湔江之中,W型的巨大“伤口”展示着8级强震肆虐的痕迹。以此为中心,往下游仅一箭之遥,一年前由钢铁架、水泥匝梁搭建的著名“生命桥”上,仍是车来车往;再往上游400米,8度设防的新桥已横跨两岸,将取代老桥承担起光荣的使命。

  为记录和铭记那段历史,直观展示地震波传递的过程,彭州市最终将小鱼洞大桥旧址作为遗址进行保护,并在旧桥上设置了围栏和蓝色“5?12”遗址标识。

  如今的小鱼洞旧桥遗址已然成为各地游客到地震灾区参观缅怀的一个重要景点。“小鱼洞大桥遗址保护起来后,因为在地震中非常出名,很多外地人前来参观留念。”大桥一名管理人员说,“最多的一天,来的人上千。”

  “听说今天小鱼洞大桥通车,专门过来再看一下。”从眉山驱车前来的王先生站在旧桥上静静看着突起成三角形的路面,地震后,他放弃老家的生意,在彭州当了十多天志愿者,当时就曾趟水过河参加救援,这一年来,他始终有个心愿,就是到小鱼洞大桥来看看,“留一个纪念。”

  新桥:提前4个月通车体现“海西速度”

  进入灾后重建后,彭州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尽快建设新的小鱼洞大桥,对于解决北部山区数万群众出行,对于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尽快恢复群众的生产生活,对于加快恢复旅游产业、贯通旅游通道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时制定小鱼洞大桥重建方案。在福建省对口援建的大力支持下,福建省派出精干的施工队伍,配备了200多名不同工种不同专业的熟练技术工人建设小鱼洞新大桥。

  福建援建的小鱼洞大桥新桥位于旧桥上游400米处,横跨湔江,桥梁加上两岸引线达1426米,上部结构采用简支小箱梁(9孔)铅锌抗震支座,下部结构采用带盖梁的三柱墩及肋板式桥台,按二级公路、行车速度每小时60公里设计,抗震基本烈度为8度。

  “豁哟,这个桥修得快哦,质量也修得好。”每天都要到建设工地看看的当地村民席孔志告诉记者,“这些福建的援建人员真的太辛苦了,对我们灾区群众太好了,每天24小时通宵达旦的施工,春节都莫得一个人回家过年,我们真的发自内心感谢他们。”

  “现在没事,我就爱去新桥那里转转。”小鱼洞镇人大主席张明富感慨良多,他说,并排而立的老桥、“生命桥”和新桥,代表着彭州灾后重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新桥不修好,恢复银厂沟只能是空谈,现在好了,桥一修通,相信不仅银厂沟的旅游将迅速得到恢复,而且北部山区的群众也将越来越富裕。

  在现场记者见到了福建省援建彭州前方指挥部许用贵,他望着高兴的群众和漂亮的新桥,这个不到40岁的汉子眼里噙满了泪水,哽咽着告诉记者“援建这一年来,对我的一生影响太大了,特别是建设小鱼洞大桥以来6个月的日日夜夜,真是太难忘了,为了让灾区群众早日用上新桥,方便出行,发展经济,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已经完全忘记了什么叫休息日,今天桥终于修通了,好多老百姓拉着我们的手来感谢我们,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奖赏,我们终于没有辜负福建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同样感到踏实的还有黄大彬,作为施工方福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小鱼洞大桥项目负责人,黄大彬觉得“一辈子都没有像这么忙过。”

  经过福建援建人员6个月的日夜奋战,小鱼洞大桥比原设计工期提前4个月建成通车。小鱼洞大桥通车,充分展现了福建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展现了福建援建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也创造了福建在援建工作中的“海西速度”。

  施工: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主体工程“零缺陷”

  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前方指挥部负责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今年年初,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率福建省四套班子领导赴彭州市慰问灾区群众、视察对口援建工作时提出了“援建工程要确保一年365天不停工”的重要指示,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在今年“5?12”前建成小鱼洞大桥,以尽快解决灾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福建省前方指挥部和福州市分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又好又快推进小鱼洞大桥建设。这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我们全体参建人员加班加点不辱使命,不仅克服了许多生活上的不便,还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而且经过评审提前了4个月通车,并最终实现了主体工程‘零缺陷’的目标。

  据了解,小鱼洞大桥自2008年11月11日动工以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曾遇到许多难题:一是由于受地震影响,大桥所处位置地质结构复杂,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部分桩基经常出现塌孔现象;二是建设工地位于龙门山脉附近,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雨情天气多,洪水对施工影响大;三是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大桥轴线与河道轴线斜交达45度,施工技术难度大;四是由于受桩基施工进度影响,大桥上下部结构工程施工难以形成流水作业。为解决这些问题,福建援建方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工作量远远超过预料。

  为了攻克一道道技术难题,福建省前方指挥部专门成立专家组,聘请国内20多位桥梁设计、施工和地质等方面的专家参与指导项目建设,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针对塌孔现象,专家们通过现场勘察和集体会商,提出了增加钢护筒、用砂岩片石回填原桩冲击嵌固护壁、控制泥浆比重、调整冲击速度等多项有针对性的施工工艺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漏浆、塌孔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桩基施工的成功率。在桥梁吊装过程中,邀请了闽川两省具有丰富经验的吊梁专家科学合理测算各项安全系数,切实优化吊装方案,并对实施全过程进行现场检查指导,确保桥梁吊装万无一失。

  为了严把质量关,实现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的目标,大力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一是强化现场质量体系建设,建立了15项质量管理制度以及现场管理“三定”检查制度(定期深入现场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定期召开工地例会、定期检查施工、监理原始记录和试验检测资料)。二是把好质量控制措施关。监理单位强化对重点工序质量的过程控制,24小时跟班作业,保证重要的施工组织方案、结构部位、工序等有人抓、有人盯,严防工程质量隐患。三是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加强对物资供应的监督检查,增加对薄弱环节和关键材料的检查频率。经过权威部门检测,小鱼洞大桥所有桩基全部达到了一类桩的标准。

  项目施工单位福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在受领援建任务后,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号召,把建设小鱼洞大桥工程项目作为自身回报社会的职责和使命所系,从未计较一己得失。为了有效保证工程建设需要,施工方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许多困难,不仅增加设备、增加投入,还放弃了原本就不多的利润点。“这就算我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点爱心奉献吧”,施工方项目负责人黄大彬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代表了福建援建的无边大爱。

  “踩桥”:用最民俗的方式来庆祝

  据了解,当地群众有“踩桥”的习俗,即在新桥竣工后开桥这天,附近群众聚集到新桥两岸,等约定通桥的时间到了,放了鞭炮,大家就纷纷经过新桥,既以此来庆祝新桥的顺利完工,也期望因此而沾上喜气,寓意吉祥,同时还寓意来年有更好的气候和收成。

  5月12日这天,附近的村民起了个大早,赶到小鱼洞大桥两岸,既希望能够亲眼见证新小鱼洞大桥通车的这段历史,同时也希望能够亲自“踩踩桥”,沾上点吉祥气氛。

  “我们一家人7点过就过来了”附近的村民刘应强告诉记者,“早就晓得今天要正式通车,料想今天来观看的人肯定多的很,果不其然。”和他一样一早赶过来的村民还有张光静,他告诉记者,“这下好了,桥一通这段路再不会堵车了,也不会绕弯子了,今后到彭州城区要省时得多了。”

  从银厂沟专程结伴赶来“踩桥”的高大姐、小冯、张红、陈兴良等,却又有另一番打算。因地震后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率先恢复农家乐经营的“红房子”老板娘张红,近段时间因为其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率先恢复经营的农家乐,曾被媒体广泛关注并报道,她告诉记者,“地震对龙门山旅游区最大的摧毁除了房屋还有交通,这下好了,小鱼洞大桥通车,加上现在对银厂沟道路恢复的加紧施工,通往银厂沟的路很快就会更畅通,这会吸引更多的人来银厂沟,我们的好日子有盼头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通车仪式一改以往庆典活动的做法,既没有舞台、音响和文艺节目,也没有领导讲话、剪裁等仪式。通车这天,开拖拉机做小生意的村民苟仲和,乐呵呵地参加了“踩桥”的车辆方队,他说,“桥没修通前,走便道过便桥要绕很大一个弯,而且路况差,还有可能出现险情,这次真的得好好感激福建的援建人员,这不今天特意从家里带了一篮子土鸡蛋准备送给援建人员改善一下伙食。”

  当日中午,“踩桥”仪式顺利结束,满怀感激的当地村民久久不愿离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