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彝族歌舞表演---“彝族婚俗”
作者:米山
时间:2015、12、16
地点:西昌市西部村寨
婚俗往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综合反映。 彝族婚俗至今保留着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不落夫家、转房、抢婚、等级内婚等婚姻形式。并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程序性。婚礼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民俗事像,其缔结过程必须经过必定的民俗程序,不能随意违背,否则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二是具有集体参与性。婚姻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不是个人或家庭的独立行为,在彝族民间已上升为家族、亲戚或整个村落的集体行为。三是具有综合性。婚礼是一个彝族民俗事项的大看台,不论从缔结礼仪,抑或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如牛牛伙(歌)、哭嫁(歌)、摔跤、克智、卡冉、泼水、抹花脸、抢亲、抢狗食、给礼金、不落夫家、圆房、回门等都具有其特别的民俗文化内涵。
虽说多次去过彝族地区,对彝族的民族文化,民俗情趣等,略知一、二,却对彝族婚俗仪式一直好奇。
今年9月下旬,大凉山美姑的彝族朋友阿扎结婚,电请我参加,因装房正当时,无法脱身前往,电汇500元以表祝贺!却失去了实地感受彝族结婚的热闹、喜庆、魅力;也丧失了体验彝族结婚的民俗文化内涵场景。
隆冬12月,与朋友再次去西昌,到西部村寨观看彝族歌舞表演,其中“彝族婚俗”中的哭嫁表演,用舞美场景,写实手法,艺术表演,讲述:凌晨,鸡鸣时分,为新娘梳妆;新娘吟诵的一首哭嫁歌《妈妈的女儿》,举行哭嫁仪式。男方迎亲人(彝语称“线木”)则在新娘唱完时,冲进姑娘群中背起新娘,双方互不相让,姑娘们则将早己准备好的锅烟灰抹在第一个背新娘的小伙子脸上……生动展示了彝族婚嫁梳头、哭嫁、抢亲习俗,蕴含丰富。
|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