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27|评论: 16

情 侣 楼 怀 古~~~~~~~~~~~~~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罗曼史与蓬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情 侣 楼 怀 古

 

               邓四平/

 

嘉陵江水天际流,水绕山环情悠悠。

情侣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情侣楼。

楼中凤凰何所倚,山盟海誓凭栏处。

一把铁锁锁不住,大浪淘沙人孤独。

我以我心化梧桐,我以长歌当我哭。

 

凤兮凤兮何所倚,琴音袅袅无绝期。

自古多少痴情汉,悲欢离合生死以。

夫妻树续缠绵篇,烛影摇红泪站立。

山回路转不见君,惟见大江东流去。

我以我心化碧血,泪飞顿作倾盆雨。

 

光风霁月肝胆照,龙角峥嵘势纵横。

众里寻她千百度,桑梓灯火阑珊处。

有情总被无情伤,浮华人世恍若梦。

百炼成钢绕指柔,哪有西窗可剪烛。

我为伊人人憔悴,悲欢离合轮回苦。

 

孤苦伶仃雨打萍,我自横笔向天哭。

人生处处艰难险,何惧山高高上天。

横眉冷对千夫指,笔走龙蛇天地间。

白日纵酒喜欲狂,青春亦老留不住。

桑梓五月花袭人,情侣楼中弹箜篌。

 

自古文人命多舛,杜鹃泣血铸诗篇。

龙角论剑射斗牛,濂溪祠畔忆爱莲。

朝如青丝暮成雪,自古多情伤离别。

人生无常须臾间,惟有薄酒把我怜。

曲尽人去广陵散,山水如画青衫湿。

 

 

     200953日作于嘉陵第一桑梓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情 侣 楼 怀 古

 

               邓四平/作

 

嘉陵江水天际流,水绕山环情悠悠。

情侣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情侣楼。

楼中凤凰何所去,潇潇雨歇凭栏处。

一把铁锁锁不住,大浪淘沙人孤独。

我以我心化梧桐,我以长歌当我哭。

 

凤兮凤兮何所倚,琴音袅袅无绝期。

自古多少痴情汉,悲欢离合生死以。

夫妻树续缠绵篇,烛影摇红泪站立。

山回路转不见君,惟见大江东流去。

我以我心化碧血,泪飞顿作倾盆雨。

 

光风霁月肝胆照,龙角峥嵘当拿云。

众里寻她千百度,桑梓灯火阑珊处。

有情总被无情伤,浮华人世恍若梦。

我为伊人人憔悴,悲欢离合轮回苦。

百炼成钢绕指柔,哪有西窗可剪烛。

 

孤苦伶仃雨打萍,我自横刀向天哭。

人生处处艰难险,何惧山高高上天。

横眉冷对千夫指,笔走龙蛇天地间。

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亦老留不住。

桑梓五月花袭人,情侣楼中弹箜篌。

 

自古文人命多舛,杜鹃泣血化诗篇。

龙角论剑射斗牛,濂溪祠畔忆爱莲。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自古一场梦。

人生无常须臾间,惟有薄酒把我怜。

曲尽人去广陵散,山水如画青衫湿。

 

 

     2009年5月3日作于嘉陵第一桑梓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czxb.newssc.org/html/2009-04/28/content_516003.htm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4月28日《四川政协报》推介蓬安周子古镇的茶楼

http://sczxb.newssc.org/html/2009-04/28/content_516003.htm

 

 

古镇的茶楼
邓四平

  青青的石板街,鱼鳞似的青瓦房,金黄的铺板门,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千年相如故里周子古镇下河街的沿街茶楼,委实是一道奇特而靓丽的风景。

  走过一条叫磨子街的喧嚣闹市,向右拐进一道高大的门楼,一条舒缓的青石板小街便展现在了眼前,街口依旧还有贩卖各种土陶的旧时供销社店铺,原汁原味尽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古朴风貌。踏上青青的石板路,一街古风古韵顿时扑面而来,让人仿佛走进了一条明清的时光隧道。“新华街”“红军街”“下河街”三条古街尽是旧时的穿斗木瓦房,有的扎有木楼,上下两层,上筑吊脚楼一般走廊式的阳台,烟熏火燎一般的颜色,一楼则辟有宽敞的门面,大多还有古旧的柜台,檐下悬着雪白的灯笼,星星点点的菱形茶幌随风飘舞,次第绽放逶迤进古街深处。

  古镇的茶楼是品茗休闲的好去处。古镇茶楼众多,“临江茶楼”“画江楼茶楼”“江之楼”……宛如雨后春笋,其中最有名气的当首推周子茶楼了。据史载:公元1073年,宋朝著名理学大师周敦颐先生从嘉陵江上乘船去合川访友,途经古镇,登岸小憩,当地人民仰慕周子人品学识,盛情挽留其于水井湾开筵讲学数日。从那以后,先生登临驻足讲学的美丽的嘉陵江畔的小镇便也以先生的姓氏命名为了“周子镇”,周子茶楼便是为纪念周子先生而建的。

  圆月形的拱门,雕刻精细的镂空窗棂、窗花,高大结实的木柱支撑起整个上下两层茶楼,古韵天成,茶楼宛如仙宫洞府一般。走进门去,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乌黑发亮厚实的八仙桌,古色古香高大的太师椅,宽阔整洁典雅大方的茶楼里,休闲品茗的人们,怡然自得,座无虚席。那楼前的宽敞院坝,指甲花、万年青、木槿花、栀子花……次第绽放,花香袭人,沁人心脾,整个茶楼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一般让人沉醉。平日里到茶馆里来的多是当地的普通居民,逢集赶场,茶楼里更是座无虚席,他们或坐在敦敦实实的太师椅上惬意地养神,或躺在古色古香的竹凉椅上舒适地聊天,或瞪着大眼观看着电视里精彩的节目,或疏懒自在地看着嘉陵江一江碧绿清澈的江水静静地远逝而去,或闭着双目,静听黄桷树上知了一波高过一波的清音,或三五人围在一起摆起五彩斑斓的龙门阵,天南地北讲述兴衰沧桑的过往烟云。

  因为常去茶楼品茗休闲,自然也就和茶楼的老板成了熟人,周子茶楼那姓杨的女老板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如今,古镇创建“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到古镇来旅游的游客也愈来愈多了,景区里的众多的古镇茶楼也都相继开业了,而且生意兴盛。如今走进古镇的茶楼,每每看见那座无虚席的品茗休闲的人们,我的心底便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原先成天为生计发愁和忙碌的人们,现在也终于过上了舒适而惬意的富足生活了!”一片茶叶知世界,一杯茶水知冷暖!饮水思源,致富思源,茶香悠悠,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永远都不应忘记……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的境界

  苏轼多才多艺,精通诗、文、书、画。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处世思想和文学思想融合了我国古代三个思想体系的精华即“儒、释、道”,独创了一套简单实用的东坡式人生哲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以儒治世,尊崇儒学是其思想核心。苏轼自小立志做范滂,积极入世的儒家秉性成为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线。他心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达则兼济天下”,关心国计民生,指斥时弊,积极倡导政治改革;或在地方上,奖励农耕,疏浚西湖,筑堤引水,领导百姓抗灾抗洪,造福一方百姓。“穷则独善其身”,游览山水,留心民风民俗,写诗填词作文著述,怡情养性。

  以佛修心,“静而达”是其人生境界。东坡之好佛,首先是要求静心。政治上的苦闷,仕途上的失意,加剧了他的向佛之心,为解脱苦闷而寻求超脱境界,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出世思想。通判杭州,经常出入古寺,拜名僧会高人,参禅悟道;黄州五年,苦难的岁月,辛酸的遭际,使得他的佛老思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佛教使他超越偏执,让他学会超然,跳出矛盾纠缠之外,并用佛家的心性修养方法超越自身俗见,从而达到心泰神宁,求得自我完善。不过,苏轼始终没有超脱尘世,而往往只是在解脱“烦恼障”之后对人世冷眼观察,仍然怀有一颗经世济民之心。在接受佛教思想的过程中,渗透儒道精神和苏轼个性的“真实”追求,苏轼对“真实”的追求在学佛的过程中始终与现实人生目标结合,实现了“静而达”的人生境界。

  以道养身,超然物外是其处世哲学。与儒家积极入世的现实品格相比较,道家凸显的是超越和放达,即不是积极肯定、参与、改造现实,而是以保持距离的心态,否定、扬弃、超越现实。苏轼早年读私塾之时的老师便是一位道士,对他有一定的影响(他的一位私塾同学陈太初中进士之后,就曾弃官归隐当道士),他本人也十分喜欢读《庄子》。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又同他的“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见《辩试馆职策问札子》)的政治主张有其一致之处。

  苏轼一生的思想中,以儒家积极用世思想为主线,而佛老思想就像是他在政治上碰得头破血流之时用来抚慰心灵的清风明月。虽佛老思想本在消极,但苏轼以儒家精神为担纲、以佛家精神为超脱、以道家精神为养气,其豪放之气仍在,将儒、释、道融为一体,刚柔相济,出世之态,入世之心,终其一生,不悔不怨,至死不渝。

发表于 2009-5-4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侣楼怀古》绝笔~~~蓬安人材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索手清弦在2009-5-4 7:44:00的发言:

《情侣楼怀古》绝笔~~~蓬安人材呀!!!

 

 索手清弦

 

我为伊人人憔悴,悲欢离合轮回苦。

百炼成钢绕指柔,哪有西窗可剪烛。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情 侣 楼 怀 古                         

                                  (修改稿)

 

               邓四平/作

 

嘉陵江水天际流,水绕山环情悠悠。

情侣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情侣楼。

楼中凤凰何所去,潇潇雨歇凭栏处。

一把铁锁锁不住,大浪淘沙人孤独。

我以我心化梧桐,我以长歌当我哭。

 

凤兮凤兮何所倚,琴音袅袅无绝期。

自古多少痴情汉,悲欢离合生死以。

夫妻树续缠绵篇,烛影摇红泪站立。

山回路转不见君,惟见大江东流去。

我以我心化碧血,泪飞顿作倾盆雨。

 

光风霁月肝胆照,龙角峥嵘当拿云。

众里寻她千百度,桑梓灯火阑珊处。

有情总被无情伤,浮华人世恍若梦。

我为伊人人憔悴,悲欢离合轮回苦。

百炼成钢绕指柔,哪有西窗可剪烛。

 

孤苦伶仃雨打萍,我自横刀向天哭。

人生处处艰难险,何惧山高高上天。

横眉冷对千夫指,笔走龙蛇天地间。

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亦老留不住。

桑梓五月花袭人,情侣楼中弹箜篌。

 

自古文人命多舛,杜鹃泣血化诗篇。

龙角论剑射斗牛,濂溪祠畔忆爱莲。

朝如青丝暮成雪,多情自古伤离别。

人生无常须臾间,惟有薄酒把我怜。

曲尽人去广陵散,山水如画青衫湿。

 

 

     2009年5月3日作于嘉陵第一桑梓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4月30日<<南充广播电视报>>推介如何相约司马相如故里,畅游嘉陵第一桑梓





五一,相约司马相如故里,畅游嘉陵第一桑梓  

                               

     邓四平/文



天地灵气铸其城,日月精华聚其形。

司马相如故里,嘉陵第一桑梓。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辞宗赋圣司马相如开启巴蜀文化先河,红四方面军金戈铁马战功赫赫,周子古镇古韵悠悠,龙角山俊秀巍然,相如故城历史久远,日月二岛犹如仙境,百牛渡江生态奇观……

到蓬安,首先最值得一游的便是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古时候,勤劳淳朴的蓬安人民常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植桑树和梓树,因此,人们便将“桑梓”演绎为“家园、故园、故乡”之寓意。嘉陵第一桑梓的涵义实际就是指天下第一才子司马相如的第一故乡之含义。

到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在桑梓广场下车,首先映入你眼帘的便是一块高大巍峨的大型青石照壁,正面雕刻反映蓬安汉代时期繁荣景象的农耕生产生活场景,背面雕写着用700余字浓缩蓬安历史和美景的《相如故里赋》。走近照壁,你就进入了蓬安的历史燧道,它会带你一步一步揭开相如故里之谜……

               

滨江文化休闲区



当你走近嘉陵第一桑梓雄伟壮丽的主入口大门时,您就会惊奇地发现一道与众不同的奇特大门,此门名曰“钟情门”,共有35根立柱。据史料记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恩爱生活26年后,司马相如辞世,卓文君在思念中渡过了9年,其后也追随司马相如而去。这35根柱子,就是家乡人民纪念他们35年忠贞不贰恩爱情感的载体。柱础上,雕刻着汉代文化元素符号,展示着汉代文明。

走进钟情门,你便步入风光秀美的滨江文化休闲区了。滨江文化休闲区位于嘉陵江东岸山水之间约1000米长的狭长地带。这里既是近距离观赏嘉陵江和水平眺望对岸漫滩湿地江上田园风光的最佳位置,也是进入周子古镇景区的重要通道。滨江文化休闲区主要重点展示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农耕文化,由四川多维雕塑学院严永明教授亲自设计的《渔》、《耕》、《桑》精美雕塑和相如故里的主题文化——汉文化的地景浮雕让人叹为观止,滨江文化休闲区里还有汩汩流淌清澈甘甜的神龙泉,高山流水飞花碎玉一般的“凤求凰”天然瀑布景观,宛如巨龙飞舞曲径通幽的林间栈道,野草丛生、翠杨掩映和皂角树与黄桷树连体而生相拥相缠的夫妻树,一曲凤求凰,浪漫传千古凄美神秘的情侣楼,电影《水雨童话》拍摄基地高大巍峨的临江客栈,古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古桑,尤其是嘉陵江畔的千年周子古码头,一直演绎着两岸百姓和过往商人的人生故事,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



嘉陵江畔第一楼————财神楼:“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云里鱼鳞锦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牛毛漩急滩声壮,龙角山高树影幽。遥想爱莲人已古,光风霁月至今留”。飞檐翘拱,雕梁画栋,气势非凡。高大巍峨的蓬安财神楼可谓嘉陵第一桑梓地表性建筑,游览嘉陵第一桑梓,财神楼是一定得去的一个好去处。建于唐朝初年的财神楼,至今已逾千年。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讲述:建在千年古镇周子码头的这座财神楼是大有讲究的,古时蓬州先人以为,周子古镇位于嘉陵江畔大河湾的弯弓之外,风水不佳,不聚财,且有杀气,为了弥补地理上的缺陷,于是古镇上的商人们便纷纷筹集资金,便于此修建成了财神楼,楼中供奉了财神、文昌帝君、东海龙王等神仙,祈求诸位神仙护佑古镇人民吉祥、平安、升官、发财,据考察,这座气势宏伟、高大巍峨的财神楼竟是千里嘉陵江上唯一的一座财神楼,远远望去,高大巍峨的财神楼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人间仙阁,更似琼楼玉宇,气吞山河,雄据一方,堪称“嘉陵江畔第一楼。”

走进龙角山,天地自然宽



龙角山景区位于蓬安新县城西北部,与周子古镇景区紧紧相连,总面积约650亩,最高处海拔近600米,是蓬安县城周边的制高点。龙角山名来源于山脉走势,其山犹如一条卧伏于嘉陵江边饮水的龙,山顶犹如龙角,人们因此呼为龙角山。此山在唐代已是一座名山,《元和郡县志》对其有所记载。清代安徽监生周铭的《龙角山》诗,很好地描写出了龙角山美景。其诗云:云气骨势纵横,夜月如珠颔下明。词客不须攀绝顶,狂吟唯恐卧龙惊。山上现有吴道子天梯、画圣广场、画江楼、红军树、龙角圣水、龙角寺、乡友林、半山亭等景点。

如今的龙角山作为“嘉陵第一桑梓”的核心景点,山中交通方便,混凝土小道直通山巅,山中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走在静谧的林荫小道上,宛如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曲径通幽,山林中不时传来几声清脆婉转的鸟鸣,让人仿佛觉得置身世外。巨大宽阔的“画圣广场”建在半山腰间,紫红色高大巍峨的吴道子石刻头像依山而建,头靠大山,面朝大江,和山体紧密相连,浑然一体。相传,吴道子奉唐玄宗之命入蜀作画,画圣于此观江作《锦绣嘉陵三百里图》。现在的修建的画圣广场全是清一色青石板铺就,干净整洁;雕刻精美的石栏杆别巨匠心;星罗棋布的石桌、石椅,错落有致,舒适休闲;高大巍峨的“画江楼”凌江依山而建,气势宏伟而壮观,里面设有小卖部和茶房,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热闹如天上街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嘉陵第一桑梓的夜景更为迷人,从桑梓广场到画圣广场的整个滨江区域和龙角山部分区域,所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上都安装了亮丽工程。夜幕来临时,这些轮廓分明、色彩斑澜的景观,倒映在江水中,独立于夜的世界,宛如天上人间,美仑美奂,让人流连忘返。





舟游嘉陵江  观百牛渡江



嘉陵江最美的身段在南充,而南充段最美的景致在蓬安。嘉陵江蓬安段自然风光秀美,长约10公里的嘉陵江,像一条玉带,把相如故城和周子镇分隔两岸。地处蓬安县相如故城锦屏镇与新县城周口镇之间,嘉陵江西岸,一片4000余亩江滩原生态地保存下来,属典型的湿地,滩中芦苇丛生,绿草成荫,杨柳成林,沙鸥翔集,白鹭云集,是目前嘉陵江现存的最大自然漫滩。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在流过美丽的蓬安县城后,由于江水的冲刷,泥沙的沉积,形成两个巨大的江中岛屿:一个圆圆的,一个弯弯的,老百姓分别称它们为太阳岛、月亮岛。太阳岛在上游,总面积约达80万平方米;距太阳岛约两百米的月亮岛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两岛之上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水牛成群,更有白鹭、野鸭、青妆等众多水岛栖息于此,俨然牛儿的天堂,鸟儿的乐园。那蔚为壮观、充满情趣的生态奇观————百牛毒渡江,更会令您流连忘返

太阳岛上,绿草如茵,最让人倍感神奇的是,那碧绿的天边,牛儿在天际之间悠闲地吃着草儿散步,岛上四处都是翱翔九天仙鹤一般的白鹭飞舞,有的水牛的背上居然悠闲地站立着至少三四只雪白如梨花一般的白鹭,牛鹭相融相谐,人与自然亲密接触,在百牛渡江的震撼中,只觉得心灵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和超凡脱俗。



走进周子古镇,一日读懂千年



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最著名的核心景区当首推周子古镇。周子古镇作为四川旅游十大风情魅力名镇,该镇位于嘉陵江左岸傍于新县城,兴起于南朝梁代,繁荣于唐代,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据《蓬安县志》载,周口镇原名舟口,又称舟镇,取嘉陵江上往来舟船皆停泊于此之意。宋代理学鼻祖、《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路过舟镇,转乘船只顺江下合川访友,蓬安士绅学子慕其学识人品,闻讯列队于驿马道旁,欢迎并盛情挽留濂溪先生逗留舟镇讲学。宋以后,建濂溪祠,立石碑刻铭诗以作纪念。因此,舟镇又称周子镇。

周子古镇兴于唐宋年间,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蕴育了厚重独特的嘉陵江坡形码头古镇文化。至今周子古镇内的古民居院落群依旧保持明、清以来的原生状态,属于典型的原生态民居式古镇。镇内庙宇高据,古意盎然,雕梁画栋,古韵悠远,现保存完好的具有明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3000余套(间),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古民房沿着千米长、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各具情调,三条主街星罗棋布镶嵌其中,静静地覆盖在宁静秀美的嘉陵江畔。周子古城的坡形码头,全省独有此景,全国也极为罕见。“山、水、城、文、史”在古镇和谐交融,浑然天成。“山水”是古镇的“灵魂”,龙角山宛如峥嵘嵯峨凌空飞舞的巨龙,嘉陵江宛如气势宏伟神奇的太极图,山水相依,缠绵逶迤,赋予古镇灵秀神韵;“城”是古镇的“筋骨”,古码头、古民居、古客栈、古茶社、古商铺依山就势,星罗棋布,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文”是古镇的“气质”。古镇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里古码头文化盛极一时,经历的沧桑巨变更为古镇赋予了神秘色彩。这里有博大精深的相如文化,孕育了千古辞宗赋圣司马相如,留下了缠绵悱恻的浪漫经典爱情传说弥久不衰;这里亦有奢华忠义的会馆文化,有辉映千古的红军文化等,还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传承至今活跃民间的“嘉陵江船工号子”、“川剧变脸”、“川北灯戏”、“水龙舞”、“蚌舞”、“婚嫁歌”、“莲宵”、“竹琴”等等,为千年古县司马相如故里更加增添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无穷魅力。





          一品天下  吃在蓬安



 蓬安旅游的出名,不仅源于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蓬安旅游的扯人眼球,更源于蓬安众多活色生香令人大快朵颐的特色风味小吃。周子古镇下河街里祖传的姚麻花,香脆味美;金闪闪、银闪闪、周子古镇的吴馓馓,金黄酥脆;还有那古镇特产下河街的樟茶鸭,芳香酥嫩;还有那远近闻名的蓬安锅盔灌、可口的蓬安米线、秘制的曹氏豆干、雪白绵软的利溪粉丝、劲道鲜美的杨家手工挂面……

到蓬安旅游,其实,人们往往最希望品尝的当首推下河街里的野生鱼和天府一绝——河舒豆腐了。

古色古香的下河街里野生鱼庄堪称是嘉陵第一桑梓景区里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江梓楼鲜鱼府”、“濂溪鱼庄”、 财神楼鱼府”、“古镇河鲜”、“官渡鱼庄”、 “桑梓鱼楼”…… 那迎风徐徐招展的店幡便是一道古韵盎然的风景,尤其是那“江梓楼鲜鱼府”更是匠心别具,“鱼府”的“鲜”字居然由三个活蹦乱跳鲜活的“鱼”字组成,令众多食客情不自禁地就驻足停留一观究竟。下河街的野生鱼庄,诗情画意,一个鱼庄仿佛就是一个个典故,一个个鱼庄仿佛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个鱼庄仿佛就是一个在水一方名明眸善睐的妙龄女郎,正从遥远的千年以前姗姗而来,脉脉含情地凝视着你,无限深情地打量着你,让你品鱼的同时,更沉浸在一种梦幻般的美好和扑朔迷离之中。余韵悠远,鱼味无穷!

到嘉陵第一桑梓旅游,那河舒豆腐是绝对不可以不一尝的。河舒豆腐产于蓬安县河舒镇,其余之地虽也有打着“河舒豆腐”牌子的豆腐可吃,但却始终没有当地的豆腐吃起来正宗,地道和巴适。  

 河舒豆腐历史悠久。据当地老人回忆,相传清顺治年间就有了名气。经营河舒豆腐的酒家更是众多,光有名气的就多达二三十多家。河舒豆腐光菜谱上豆腐一样制作而成的佳肴便有180多个花样品种,主厨的师傅更可以随时根据客人的喜好而随时创作新的菜肴:什么烂肉豆腐、麻辣豆腐、鱼香豆腐、雪花豆腐、熊掌豆腐、太极豆腐、啤酒豆腐、酸菜豆腐、青椒豆腐、桂花豆腐、糖醋鸡块豆腐,更为奇特的还有我们闻所未闻的口袋豆腐、怀胎豆腐、四喜豆腐、爬丝豆腐、一清二白豆腐,甚至还有凉拌豆腐、水煮豆腐等等。俗话说“当醋不醋,豆腐放醋”,那意思就是说如果烹制豆腐的时候是不可以放醋的,加了醋味道就会不好,但是河舒豆腐却偏偏敢于突破传统似的,居然还有风味独特的“糖醋豆腐”,让人闻之便觉奇特不已。

蓬安好吃、好玩、好耍的地方太多了,亲爱的朋友,还犹豫什么呢?五一假期,让我们一起快乐出发吧,相约司马相如故里,畅游嘉陵第一桑梓!


发表于 2009-5-4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学多才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情 侣 楼 怀 古

 

               邓四平/作

 

嘉陵江水天际流,水绕山环情悠悠。

情侣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情侣楼。

楼中凤凰何所去,潇潇雨歇凭栏处。

一把铁锁锁不住,大浪淘沙人孤独。

我以我心化梧桐,我以长歌当我哭。

 

凤兮凤兮何所倚,琴音袅袅无绝期。

自古多少痴情汉,悲欢离合生死以。

夫妻树续缠绵篇,烛影摇红泪站立。

山回路转不见君,惟见大江东流去。

我以我心化碧血,泪飞顿作倾盆雨。

 

光风霁月肝胆照,龙角峥嵘当拿云。

众里寻她千百度,桑梓灯火阑珊处。

有情总被无情伤,浮华人世恍若梦。

我为伊人人憔悴,悲欢离合轮回苦。

百炼成钢绕指柔,哪有西窗可剪烛。

 

孤苦伶仃雨打萍,我自横刀向天哭。

人生处处艰难险,何惧山高高上天。

横眉冷对千夫指,笔走龙蛇天地间。

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亦老留不住。

桑梓五月花袭人,情侣楼中弹箜篌。

 

自古文人命多舛,杜鹃泣血化诗篇。

龙角论剑射斗牛,濂溪祠畔忆爱莲。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自古一场梦。

人生无常须臾间,惟有薄酒把我怜。

曲尽人去广陵散,山水如画青衫湿。

 

 

     2009年5月3日作于嘉陵第一桑梓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角山上红军树   文 / 邓四平
 
 
1933年,红四方面军过蓬安县周口镇龙角山,一红军战士离开将下山挑米的黄桷树丫杈扁担,随手插于山顶地上,至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
一根挑米的棍子,
插进历史深处,
1933年,
路过这里,
像火车于小站小憩。

一线曙光,疲惫至极。
从千山万水中蹒跚而来,
弹雨长啸,
成为最好的养料。
龙角峥嵘,
定格成擎天一柱。
在暗冷的星夜,
和中国民生一样,
光合作用
在任何朝代,
都至关重要。

1933年的土地不长庄稼,
插一根扁担长一片森林。
一片闪亮的枪林过后,
中国革命长势喜人。

从此,这根挑米的棍子,
挑起红色的江山,
稳稳当当地走过了六十年,
从此,这根挑米的棍子,
以火炬的姿势守望在高山之颠,
照耀大地,
也警示着后来人:
民为本。
官为清。

2009年5月4日夜于嘉陵第一桑梓


发表于 2009-5-4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

发表于 2009-5-5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50]
发表于 2009-5-5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218]

发表于 2009-5-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copy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