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地志】西充安乐寺:玄奘灵骨临时存放地,遗世独立的美 2015-08-10大多多蜀山书院 张献忠流窜四川,最后一站便是西充,凤凰山是他以为的避难所,却未料是他的葬身地。 彼时,西充这个小县城经过他的暴力血洗,不仅人丁锐减,山光风物且已被他荼毒,寺庙道场则多以一把火焚烬。 离县城不到30公里的安乐寺,尚是一座不足百年的新寺,但在周遭蓬溪、射洪诸县信众中,已然成为圣地,四方来拜,香火旺盛。 这一把火把安乐寺烧成了一片瓦砾,在金子山半山,便只剩了那两株堪堪成年的黄葛树,孤独地看守着这寺基。 这一守就是一百多年。到了清道光年间,张献忠给这片土地留下的创伤得以慢慢恢复,复了元气的西充人思谋着重光安乐寺。经过数年的努力,安乐寺又重续香火。时贤白焕为修葺一新的安乐寺题联,盛赞其景: 南海岸並紫云台右昭文曲成三圣 西方佛与蓝伽释中立韦(韦字待考实)陀合两楹。 乙未立秋之日,西充连降阵雨,我们一行从成都出发,经西充县城,过仁和镇,再行了数里村道,来到了这个遗落的寺庙。 据村干部介绍:安乐寺在“破四旧”后改成中学,后来改为小学,汶川震后成危房,被遗弃。寺庙今已不见佛像,但尚存四合院格局,大雄宝殿两柱与横梁粗愈合围,木作与石雕工艺精美。记录寺庙建管历史的四石碑中,公议禁碑能略窥当时淳朴民俗。 2009年,县文化局曾来考察,确认为明代末年寺庙,但究竟定性为南充市级还是省级文物,一只未见明确,只留了一句话:不要动。 寺庙改为学校,学校停办后,安乐寺便日见破损,由此空山六年。 两颗黄葛树呈左右依伏之状。左树苍劲雄阔,颇有雄奇之姿,右树枝蔓纵横,隐含柔媚之态,合观似为夫妻树。石级之上,青苔密布,幽意横生。四合院后,古榆与青松并列,(核)桃树和柚树争实。四层教室和教职工宿舍错落其间,依稀可见当年学子们琅琅读书模样。 夏末秋起,草木繁荫,正是一年中绿色蔓延的时节,从教室里望出去,青山迢递,烟笼雾锁,其间往来阡陌,田稻杂红,别有一番宁静祥和的田园之美。 说起安乐寺重光,村干部们似早有万般勾勒,为一方发展计,他们盼着依寺开发,文化兴寺。规划和建设中的绵(阳)西(充)高速,已定下仁和镇出口,安乐重光,便多了点便利交通的筹码。 另一个尚待被证实的筹码是:玄奘法师的头骨舍利曾暂安于安乐寺,这个传闻着实让我讶异了,根据村干部的介绍,回来后找了资料,大体还原了这个筹码的过程: 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占据金陵后,报恩寺寺毁塔圮,玄奘三藏之灵骨塔埋没地下,则无人知之。1942年11月,日本军高森部队占据南京,高森隆介拟在报恩寺废纸上建“稻荷神社。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个地宫,清出物品三十余件,其中一件是铜质小盒,内装有顶骨一份,大约有十二公分长,八公分宽,不规则锯此形一块,同时也发现石函,从石函上文字记载,确认是是玄奘灵骨,随即由专人送到日本珍藏。 此信息一传出,迅速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和反对。佛教界人士认为,玄奘是中国佛教徒的高僧,强烈要求日本人将玄奘顶骨归还中国,于是发起活动,汪伪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不得不派白隆平(字坚夫,曾任吴佩孚秘书长,西充仁和镇人,老家正是在安乐寺下)到日本去交涉。白隆平到了日本,谒见日本外相重光葵,申明要取回这个石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交涉,于1943年2月23日奉迎回玄奘法师灵骨,汪精卫政权外交部长褚民谊代表中方接收。 迎回的玄奘法师灵骨分为南京、北平(今北京)、天津、广州四份。当时主持分配灵骨的白隆平,在分配灵骨时留下一份,据传,他便携带这份灵骨回故乡,并暂放于安乐寺达两年之久。抗战胜利后,由能海上师迎请到成都近慈寺,准备重修彭州龙兴寺残存的古塔,把它放在里面供养,但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完成。 玄奘法师的灵骨是否在安乐寺存放两年?时间并不久远,相信细心考证,这个问题总会搞清楚。但这并不妨碍“白隆平”是一个功臣的事实,他和安乐寺之间的情感链接,或许不止于迎回玄奘灵骨这一桩。 仅此一点,安乐寺便不该被杂草和时间掩埋。对于如今在成渝两地工作和安家的安乐寺中学、安乐寺小学毕业的学子们,安乐寺的重光或许更有着别样的纪念意义吧?!里快速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