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一个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的古老民族。在她所孕育着的每一寸土地,都汲取着她所赠予的“营养”,逐渐成长。
戏曲——无疑是她精心孕育的一朵奇葩。在历史的见证下,中国已经拥有三百多种戏曲艺术,而川剧艺术无疑是其中一颗闪烁的明珠!
作为一名从小就被传统文化“滋养”长大的90后,对于戏曲艺术,有种特别深厚的感情。身处巴蜀大地,川剧是我人生首次接触的戏曲艺术。从幼时起,奶奶常带我去听戏,七岁以前,只是傻傻的觉得舞台上的演员画的跟那仙女似的。至于唱的么,唉!不晓的唱的什么。而就在七岁那年,无意间在电视上听到《贵妃醉酒》,哇!唱的好美!好动听!从那时,我喜欢上了京剧,至于川剧嘛!偶尔看看,到后来甚至看都不想看。现在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我脑海里可以回忆幼时看过的戏就是《刘氏四娘》(应该是02—03年左右的事情吧!当时是一个叫许莉的主演,好像现在她在重庆金凯川剧团)。对这部戏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戏的内容,还有当时的票价。那出戏,当年是分成了好几天演的。最后一天的《大扎刘氏四娘》。资阳日报也用最醒目的位置刊登了。我随奶奶一同前去观看,只见售票处的水牌上高写着“保障演员人身安全,固售票十元”。那时候资阳雁江区的川剧还挺火的,有四五个看戏的地方。那天来看戏的人特别多,我好不容易挤到前排坐着,仔细地观看着台上的一举一动,越看越迷糊!怎么演刘氏四娘的是个男的呀?水牌上明明写着“许莉”吗?这不是明摆着欺骗消费者吗?(这也是我人生之中第一次遭受消费欺骗!)。也就在那年的夏天,他们离开了资阳到绵阳演戏去了……
而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川剧,正是川剧电视连续剧《白蛇传》。那是某一年的夏天,在CCTV-11看见的。当时,我还边看边自言自语的说“这小青不错嘛!那个许仙呀!不好!抽烟抽多了嗦,牙齿才不好看呢!”(童言无忌)……前段日子又在网上看了,哟喂!好多熟悉的面孔哟!马丽,蔡少波,刘萍,王玉梅,孙勇波,张艳……都有出演,呵呵!如此看来,那年暑假我就看过她们的戏呀!哈哈
05—06年,忙于小学毕业,而暂时把所喜欢的戏曲艺术放在一边。而初中在成都的这三年中,初一时,面对现代潮流,同学们对它的热捧,不经意间,我也随波逐流。唉!也许自己骨子里就是很传统的人吧!时间久了,只觉得那些东西不适合自己。然而,07年的一天,步行在交大,忽然听到了久违的京胡声,顿时间,勾起了儿时的回忆。一个转身,我又回到了戏曲艺术上,特别是对京剧的热爱,对川剧嘛!还是不太“感冒”
直到08年的四月份开始,对川剧由起初的不太喜欢延伸到了深爱
“精品艺术进校园”一直是文化部开展的重要活动之一。08年四月份,《易胆大》在成都高校进行巡回演出。很幸运!首站就是在西南交通大学。在报纸上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想“这戏的名字看着怪怪的,也是川剧。不过也算戏曲嘛!那看看去!”而临近开演前一两天《易》的海报才贴在交大的宣传栏上。到了正式演出的那天,我早早就到了大学生会堂。只见会堂门口高挂着一条横幅“热烈欢迎川剧精品《易胆大》——交大站”。而开演前一个多小时,门口已然站满了许多人(呵呵,大学生也挺热情的嘛!咱中学生也来凑个热闹哟)。在后台门口,看见一群光着膀子的男演员,围坐在一起。把后台门口都给堵着了!!还说去后台瞧瞧!只有老实的进场看戏了。提前半个小时检票进场(顺便拿了一本宣传册子!哈哈!)走进会堂,只见台上有点微光,隐约可以看见舞台的装饰。
“漂啊漂,漂不尽的码头……”《易胆大》开始了!我也认真的看起戏来!这真是部好戏!依稀记得那次演出中,崔光丽老师获得全场的鼓掌声最热烈,次数最多,也许是她赋予了麻五娘最完美的诠释。不过那晚谢幕时,学校安排献花的人却忘记了崔光丽老师。当台上的演员抱着一束束沁人心脾的鲜花时,唯独只有崔光丽老师一人是空手的。此时一位七八岁左右的小女孩,手拿一瓶水,兴冲冲地走上台,把水双手拿给了崔老师。顿时间,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夜,我至今也无法忘怀。而在看演出的过程中,我在翻阅宣传册时,看到了崔光丽老师的简介。有三字深入我的眼帘“朝鲜族”。此时,心中一触,顿生无限感慨“川剧毕竟是川人的艺术,而一个朝鲜族人,为了古老的川剧艺术复兴而不懈努力!而我作为一个四川人,都不喜欢这个。相比崔老师,我简直是惭愧之至呀!”在崔老师的表演中,我发现川剧艺术居然如此美。那一晚,我坚信我是爱上了川剧!
08年的五月底,我在新浪开博客,结识了一位姐姐,在她的博客了,我又了解了更多的川剧知识,欣赏到陈巧茹,崔光丽……等剧照。2008年7月8日,是川剧学校04中专的毕业演出,将上演川剧大幕戏《白蛇传》。姐姐老早就问我去不去看。对于《白蛇传》,第一反映便是:这是一部特别好看的戏。所以给姐姐说要去!而就在那日开场前,我见到了许多川剧名角儿。特别是陈巧茹老师。当无意间看到她从门口走进来的一刻。我内心无比激动。为啥呀??不仅是为见着她激动,更多的是替一个同学激动。因为她很想得到陈巧茹老师的签名。今天,我能帮她达成心愿!
对于巧茹,儿时就有朦朦胧胧的应像。曾记得早年前,四川电视台下午有播川剧,我就曾看过她的《大劈棺》……至今回忆起来,她留给我的舞台形象应像深刻。而每次和那位同学一同回家的时候。每当我们提及戏曲,她便会很自豪地对我讲起陈巧茹老师。在她赋有激情的话语之中。知道巧茹是个很棒的演员,她的唱腔优雅婉转,表演细腻。不愧称之为“川剧金牌花旦“
在那天《白蛇传》的演出开始前,我挺激动地拿着笔走到陈老师面前。哆嗦着,半天都吐不出一个字(毕竟是第一次请角儿“画押”)。陈巧茹老师非常的和蔼,从她那略带丝丝甜意的笑容中,我的紧张感一下就消失了。要完签名,就老老实实的回到座位。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随着大幕的徐徐拉开,戏!开始了!十五岁的人,看十七八岁的人演出大戏,心中又添无限的感概。恍然间,明白他们才是“生于忧患”的人呀!川剧的发展与继承的重担,落在了她们的肩上。而我们,一口劲地提倡与发扬中国文化。然而,我们到底为此做过什么呢?那一夜,我陷入了沉思……
戏,亦可养目;亦可悦耳;亦可从其悟人生之道也,何不爱之??外国人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作“宝”,为什么我们却不可以做到呢?难道这与当今的世界潮流格格不入?或是,她不应属于这个时代?不!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史的淘汰。她流传至今。可见她的影响力!这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呀!我们理应继承与发扬!而不是置之不理。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一出戏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细细品味。便会明白,这都是从生活细节中提取出来。只不过是以戏曲的形式出现罢了!
2008年我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川剧传统折子戏,让我更喜爱这一古来的戏曲艺术。一直懊悔从前为什么就不喜欢她呢?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也随之增长。能够平下心,静静的欣赏舞台上的演出,品味出她别类的美……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看!不远处,又有人为之而发出赞扬!
戏曲美,川剧亦更美!
近日有感而发!
By:Y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