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园区一半都种葡萄 各自为政遇上销路难
华蓥葡萄为何难卖?
四川日报记者 王诗侠
“ 已经有5万斤葡萄成熟了,目前才卖出去1万斤。”近日,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海馥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乔迎春致电记者请求帮助,自家葡萄园今年喜获丰收,但销售停摆了。
2008年,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开始兴建,目前已建成3.9万亩,其中2万多亩种葡萄,横跨阳和镇和高兴镇。背靠重庆大市场,华蓥葡萄真的滞销吗?
现状:批发价降到每斤一两元还是卖不动
乔迎春在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经营了4年,有500多亩葡萄园,是园区内的大户。“今年葡萄总产量能有30万斤左右,现在我们到处联系批发商,才来了3、4家,批发只卖出2000多斤。”乔迎春介绍,夏黑品种葡萄往年批发均价在每斤5、6元左右,今年价格已经降到1、2元,还是卖不动。
眼看葡萄大量成熟,上门的批发商却寥寥无几,乔迎春坐不住了。7月初,她和工作人员好几次开车带着几百斤葡萄到重庆盘溪水果批发市场、华蓥石林景区推销,价格惨不忍睹。乔迎春说,还要在广安和重庆继续推销,“先不管赚不赚钱了,能卖多少算多少。”
7月10日下午,在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蓥山红葡萄合作社,老板唐秋鹃正在帮助重庆的水果批发老板将纸箱里的葡萄整理好。“产量有几十万斤,目前只卖出1万斤,今年价格太低了,照这样下去能保本就不错了。”唐秋鹃说。
近三年来,华蓥葡萄总是会出现或多或少滞销的报道,而华蓥目前正大力与重庆开展“农超对接”,背靠重庆大市场的华蓥葡萄为何会滞销?
探因:各地都在种,你有我有的葡萄卖不起价
在重庆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做了20年水果批发生意的罗翼鹏,葡萄收购地从眉山的彭山到陕西汉中、云南宾川等地,他们都有涉及。
7 月21日,拿起蓥山红葡萄合作社的葡萄,罗翼鹏直言今年华蓥雨水多,葡萄果粉少、裂口多,品质比往年差一点。“为什么今年葡萄会滞销,还不是供需关系,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种葡萄,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得很快,卖方市场很快变成了买方市场。”
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朝伟坦言,2008年园区初建时,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看中的就是其高附加值以及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如今虽然大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但好品质的葡萄依旧供不应求。但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的葡萄有很多还处在露天栽培阶段,容易滋生病虫害和遭受雨水损害,但遮雨棚和滴灌设备每亩成本20000元左右,摊到每斤葡萄上有近5元成本。
出路:外控规模内提品质打造园区“全产业链”
最早入驻园区种植葡萄的李松满认为,“整个园区应该进行专业化合作,种植的做种植,销售的做销售,最后形成一个园区的全产业链。”李朝伟透露,园区已有一些打算,将一些种植面积小的业主培养成营销大户,由他们来开拓渠道,联系买家。
除了搭建农超对接平台和组织活动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园区还在外控规模,内提品质。
李朝伟说,园区在2012年就意识到了单一产业抵抗风险弱的现实,开始进行规模控制,接下来葡萄种植面积不会再有大的增加,将继续引导业主多元化种植,目前已种植了5000多亩柠檬,3000多亩猕猴桃,2000多亩的枇杷和草莓,同时依托产业来发展乡村旅游。
对于单个业主难以承受的技术升级之痛,李朝伟透露,今年园区将投入1000万元对5000亩葡萄园实行提档升级改造,引导业主搭建避雨棚,配置杀虫、滴灌等设备,提升葡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