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大东外街的市民致电晚报热线称,“随着气温升高,不远处的垃圾回收站臭气熏天,希望能将垃圾回收站移远点。”
昨日上午,晚报记者在大东外街看到,街道中段摆放着一个大号垃圾箱,附近还散落着各种生活垃圾,老鼠在垃圾堆里窜来窜去,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恶臭。李女士的店铺离垃圾回收站不到五十米,李女士说,“味道太臭了,有时候熏得人都要吐了,也影响了生意,希望能把它移远点。”
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巴城内有很多垃圾回收站都靠居民楼很近。状元桥街内两个大垃圾箱摆放在路边,而离这不到十米就有一个药房。药房工作人员说,“垃圾太臭了,平时关着玻璃门都不管用,虽然扔垃圾很近,觉得方便,但希望把这垃圾回收站放远一点。”
家住后河加气站旁惠民苑的苏女士介绍,小区附近没果皮箱和垃圾回收点,“要扔垃圾就得跑到汽配街或者油房街,要走十多分钟。”由于离垃圾回收站太远,很多居民将垃圾扔在小区的大门口,“前阵子,将堆了快半年的垃圾运走,现在又有人把垃圾堆在小区外的路边了。”苏女士说。
对此,巴州区环卫局副局长佘飞跃介绍,“巴城老旧小区多,规划滞后,垃圾回收站的选址很困难,一些设置在街边的垃圾回收站点,会影响附近居民生活,但没有垃圾回收站,也对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还需要市民相互理解。”
目前,巴城有一百多个垃圾回收站,“对已固定的垃圾回收站进行搬迁不太容易,只能对垃圾回收站进行清洗,并且保证让垃圾回收站的垃圾不过夜,每天都会在下午四点后将垃圾全部运走。”佘飞跃建议,没有物管的小区由居民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或聘请物管,让专人收集生活垃圾统一运到指定的垃圾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