珏山地处太行山脉,主峰海拔973米,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珏山又名角山,其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 珏山在东汉时就被辟为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有“中国道教圣地”之称。 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双峰间建起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二、三天门等。“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 珏山寺庙依山势而筑,远望凌空入云,殿角飞椽于绿树花草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山琼阁、海市蜃楼。二天门三百六十余级石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峡谷幽深,使游人于登山险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蕴。及至山顶,迎面是气势雄伟的南天门,依次而上二天门、三天门、过月亭、而后至双峰极顶的真武宫和灵官顶。 明嘉靖三十五年《创建珏山一天门记》碑文曰:“每年八月望,月自中出,谓之珏山吐月,亦游观之胜景也”。 相传在古代,每年八月中秋之夜,站在山脚下青莲寺内的款月亭中观望, 一轮硕大的满月自珏山双峰间突涌而出,如水似银的月光将珏山周边的山、林、水、石泼泻得银光闪烁。而珏山双峰则被裹在轻纱似的月色中,勾勒出其绝美的形胜,朦胧迷离,隐约天宫。这就是历代咏叹的晋城名胜“珏山吐月”,又谓之“双峰捧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