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以前念書讀史記的時候,常驚異於古人的氣節,古人為此,而今人不為,何也?
後面見到兩句話,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唯此正解!!
而今之人唯奉胡人衣冠,現北京仍有祭天之禮,拖個長辮子,滿清皇帝,馬褂旗袍滿世,而今漢人都全已然化作了滿人了麼?
實為我漢人之恥!!
摘鳳凰歷史:刘三解:明朝灭亡后在哪里“存续”了270年?
清朝,自认为继承了中华的版图,自然应当承继汉唐的荣光,身居天下中心,享受“万国来朝”,这种中心,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还应该是文化的。
然而,在日本人看来,此时的中国已是鞑虏。
1674年,日本朱子学大儒林罗山之子林恕为《华夷变态》作序文时即写道:
“崇祯登天,弘光陷虏,唐、鲁才保南隅,而鞑虏横行中原,是华变于夷之态也”
在越南阮朝史书《大南实录》中,记录中总是将清朝称为“清国”,遣使朝贡记为“如清”,这与朝鲜使臣笔记名称由明代《朝天录》变成清代《燕行记》如出一辙,即不再将清朝视为明朝一样的“天朝上国”,而只是一个自己惹不起却还要敷衍的大国、强国罢了。
1834年,阮朝的明命帝在和近臣的谈话中,还特别对比了清朝和自己,将清朝代明,比作“以匈奴入中国,以夷变夏”,而他对中南半岛各族的“改易衣服”,则是推广中华文化的“以夏变夷”,是“上承天心、下惬人望”之举。
这些都比不了1803年出使北京的朝鲜使臣徐长辅的评价狠辣:
“清人立国之规,大抵导风俗以禽兽之,率天下之民而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