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
解读:这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意为: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职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是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离家在外,而且是尧把女儿嫁给他)。另外,学者认为“三”或为虚指。
从原文不难看出,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而是指没有尽到后辈的职责。
2、闭门造车
原文: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朱熹《中庸或问》
解读:“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就是说,经过充分的准备,精心的制作,车子出门就合乎轨道,通行无碍。
根据原文来判断,并无今义所谓“固步自封,不与外界交流,关起门来搞建设,求发展;或者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现比喻一项工作 中规中矩,了无新意。”
3、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原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道济禅师(济公)
解读:“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是有典故的。据传,明末的破山禅师,战乱之中寄居李立阳军帐中,为了劝诫他不必要的杀业,就应了赌约“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
李立阳答应了他。于是破山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禅师以身破戒,拯救无数苍生。
如果你有济公的本领与慈悲心,真是众生之福,不妨学济公大师的行为,无此本领,切勿效仿,恐误已误人。
4、以德报怨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解读:孔子认为:如果以德报怨的话,以什么来报德呢?所以他主张“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率直、磊落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
献出恩德去面对负恩的人,是一种人生和人格的浪费。
5、三思而后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解读:季文子每件事三思才去做。孔子听到了,就说经过反复思考就可以了。在这里,孔子是批评季文子过于谨小慎微、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解读:庄子的原意是,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有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让自己精疲力竭。
庄子是中国古代的怀疑论者,追求”无为“,这句话加上后半句,才符合其风格。
7、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解读:父母健在时,子女尽量不要生活在外地。”游必有方“,一是,远游要有既定的方向,并且设法让父母知道。二是必须久居外地的话,首先安定好父母。
8、老来多健忘。
原文: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解读: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句”不忘相思“,且”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