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199|评论: 18

[乡镇风采] 刘伯坚烈士的家乡---发展中的龙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5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龙岗,四川平昌南部一个沉睡千年的小镇,闻名中外的龙岗大气田。从此,龙岗将沾“气”之福,响彻华夏;借“气”之灵,世人皆知。 龙岗地图.jpg

景一:龙岗晨雾
龙岗山多,沟壑纵横,近有四山绵延,远有五峰横亘。清晨,举目南望,道道山梁森林密布,如波澜起伏,荡向天际。阵阵浓雾涌来,越积越厚,填满山间空隙,淹没座座山脊,露出的几座山峰似孤岛沉浸在云海之中,整个大地白茫一片,只见云浪翻滚,水波荡漾。
此时,雾便成了流动的风景。雾来时,如洪水来袭,波涛汹涌;雾去时,似潮水回流,依恋不舍;雾浓时,如牛奶沐浴,白浪翻滚;雾稀时,似轻纱漂浮,如蝉翼蒙面。一会儿,太阳从云海边羞答答地露出半张脸,红红的,没有一丝光亮。不久,圆圆的太阳跃出云海,顿时霞光万道,金光四射,给白云、给山峰、给游人抹上了一层橘红色。云雾也在阳光的照射下,渐渐退去。云雾沐浴后的青山,显得更加苍翠欲滴。
景二:贴地听音
清咸丰年间,龙岗就发现有“贴地听音”的绝妙现象。以龙岗场为中心,东至土地垭(高阳山),南至大地坪,西至凤岭关,北至云嘴,方圆十多平方公里内,侧耳贴地能听到訇然之音。当时,一远道主持听后,欣然试之,果然神奇:时而锣鼓齐鸣,时而人声鼎沸,时而流水潺潺,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气息吁吁,时而如风吹,时而如雷响……听后赞叹:“稀罕,稀罕,世间稀罕。十代之后,必现龙气!”1958年,场后龙眼山的“龙口”处响声更大,不用贴地便可听声。民众惊讶,用炸药轰开,见一眼清泉,清冽甘甜,凉爽可口。
健在的刘隆宣、刘隆和及笔者试听,真有其事,然,夜深人静时,效果更佳。
景三:翻山铰子舞
龙岗的“翻山铰子舞”远近闻名,享誉全国。龙岗和周边30多个乡镇民间庆贺喜事常用它助兴,“铰子舞”也逐渐发展演变为地域特色鲜明的巴人文化的代表作,成为龙岗一道靓丽的风景。
表演者用两根鲜红的长绸带,一头分别系住两块铰子(似钹非钹,近似小钹),一头分别挽在左右手中,让两块铰子迎面相击发出“擦”的响声,应和唢呐吹奏的优美旋律和鼓点。表演者随歌起舞,将铰子不停地翻、缠、卷、击。铰子舞铿锵有力,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动作多样,变幻无穷。时而雪花盖顶,时而黄龙缠腰,时而跑马射箭,时而白鹤亮翅,时而扑地金莲;时而燕子翻飞,时而游鱼穿梭;时而巨龙搅海,时而清风拂面;时而快如疾风骤雨,时而慢似轻歌悠扬;时而铰子放出仗外,时而铰子收回手中;时而前胸打击,时而后背碰打;时而左边舞动,时而右边飞翔;时而头顶炸响,时而胯下敲击。舞蹈者人数可多可少,动作挥洒自如,幽默风趣,时而打铰,时而擦铰,时而翻铰,时而转铰;时而青蛙晒肚,时而鲤鱼扳子。舞蹈场地也不断变化时,而在地面平台,时而在桌面高台……
龙岗“翻山铰子舞”的发源和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因境内寺庙众多,端公(阴阳先生)常在寺庙敲打铰子,娱乐鬼神,一招一式,别于他地。清初,境内民间艺人苏鑫泰自幼好学,将娱乐鬼神的铰子招式进行改编,加进唢呐伴奏,运用到民间庆贺喜事。历经流传改编、发展,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在龙岗周边县、市20余乡镇盛行。1985年后,县派人指导、提炼,融进现代音乐元素,“翻山铰子舞”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乡境成人多会表演,小孩自小喜好。目前,该乡有铰子舞专业表演队3支,常到达州、巴中、营山、渠县、陕西等省市表演。节目3次参加四川省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并在中央电视台展播,获全国民间艺术会演(杭州)三等奖,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目录。
景四:仙女配石人
龙岗境内宝坪场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上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山顶有两块巨石矗立在天山之间,格外醒目。石高丈许,成直立状,相距两米,远看一男一女,相对而视,含情脉脉,似一对恋人在喃喃细语。女的头顶发髻,头额、鼻子、下颌分明,眉清目秀,身穿长裙,裙摆被风吹起向后飘拂;男的英俊潇洒,形象栩栩如生。这便是“仙女配石人”景点。
相传玉皇大帝的三女儿厌倦天宫寂寞,一日三妹骑一白马,告别大姐,瞒着父母,来到凡间饱赏龙岗风景。午分时候,大帝清点人马,大姐急唤三妹快回,可三妹内急,顺手将白马栓在一石上,远走解急。时过片刻,白马不见主人,啃石一口(此石现名马啃石),长鸣三声,被玉皇听见,发现三妹在凡间,有辱门风,遂将手指一点,三妹立即化为石人。大姐同情三妹,把佛袖一甩,点石为人,与三妹相配,“仙女配石人”的佳话随着石人的存在而流传千古。
景五:卧牛伴月
位于龙岗场后东北部有座“困牛山”。一道山梁如一巨牛横卧在青山映衬下的田野上,牛头、牛颈、牛膀、牛背、牛臀、牛尾,一应俱全,栩栩如生。叹绝者是,位于革命先驱刘伯坚的母校——现龙岗中学内的上寺,其大殿就修建在“牛头”之上,至今保存完好;2004年,龙岗中学为了扩建操场,将“牛颈”推掉,挖走泥土,切开石头,惊现石头如牛颈椎一般,骨节环环相扣,散布殷红血丝。一块狭长的小水田,远看正如甩动的牛尾。离 “牛尾”不足5米,有一水田,中间宽两头窄,似一弯新月,当地叫月亮田,构成“卧牛伴月”的自然景观。
景六:日月同辉
龙岗场后困牛山“牛尾”北面5米的月亮田,向东有一处狭窄的山梁,凹下去3米,然又凸出3米和月亮田等高,形成一个巨大的圆柱,高出周围田地,上面平整,面积5亩,田边线条光滑,围成一个封闭的圆形,如一轮太阳平放,当地人叫太阳田,与对面的月亮田配成“日月同辉”奇观。巧合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油勘探队在龙岗钻探时,在此征地3亩,井位就在太阳田的中心,守护人用拇指粗的塑胶管将井中的气输入房中做饭,照明;流出的油被附近村民用来打米、磨面,替代柴油。
地上日月增辉,地下油气涌动。说不清是自然景象的吸引,还是油气的魅力,反正这里常有成群的游客前来观看。
景七:四龙抢宝
龙岗场镇,古时山岗林立,岩壁陡峭,两侧深谷斜下,然垭口甚阔。因垭口处,突兀一圆形山包,形如珠宝,加之垭口上有龙眼坡,山势蜿蜒,宛如龙形;下为高阳山尾部,来势趋缓,亦成龙形;远有两山也似巨龙直奔垭口,形成“四龙抢宝”,人们便取“龙夺宝于山岗”之意,取场名“龙岗”。这里,青山环绕,树木参天,百鸟飞鸣。汉献帝建安年间,便有人在树下搭棚作店,供人食宿。三国时,蜀中战将张飞经境内凤岭关“夜过巴州”,曾于此下马歇足,休兵养锐。明末清初,刘氏家族(刘伯坚前辈)贩盐至此,安居乐业,店铺渐多,商贾云集,时有湖南、江西、陕西、云南等会馆13家,场镇繁荣,可见一斑。近年,成都文书院慕名此地,捐赠文昌帝宫塑像一樽,高2米,安放于场后的20米处的石崖上,终日香火不断。场内,有我党我军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刘伯坚烈士故居,她和县城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碑)构成川东北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景八:宝坪金仓
龙岗境内宝坪场东715米处,凤翎关拐弯处,有一悬崖峭壁,岩中出现高3米宽2米的石门,门上有9匹仓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传说为藏金的仓库,即现在的“宝坪金仓”。
相传200多年前,大约在清乾隆年间,有个年逾八旬的老道,须发皆白,头戴道冠,身着道服,手执道仗。一日至此,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倾盆大雨下个不停。说来也怪,这个金仓旁边,恰好约7.2米宽约3.6米的干岩洞。老道急忙入洞躲雨,刚一坐下,便听到洞旁有鸡鸣犬吠之声。霎时,雨过天晴,老道走出洞门仔细观看,只见石仓处一道道金光耀眼,再叩门仓,有铿锵悦耳之声在山间回荡,老道认定这里是一座不小的金仓,欲待机开仓取金。开藏姚钥匙,于是老道沿着崎岖小道,行至九盘山下,发现道旁有一老者衣着褴褛,正坐在破旧的屋里打草鞋,旁边放着一块垂草鞋用的猪腰形麻琢石。老道眼见石身闪烁晶莹,心想,这块石正是求之不得的开金仓的“钥匙”。老道苦苦哀求老道即将这块石头卖给他。老者说:“这石头是我家五代人传家宝石,要是谁穿上我打的草鞋,可以日走三千夜行八百。”老者心生一计,试探说:“老道,你是远方人氏,何必买这块又笨又重的麻琢石呢?”老道一五一十地把真情告诉老者。老者自有打算,于是要挟老道说:“你一定要买我家的宝石,少了一千两银子不行,而且要在三天之内付齐,方能成交。”老道一一应允。
当天黄昏时分,老道便独个背着猪腰石,走到金仓门口,使劲撞了几下,果然仓门洞开,老者刚一入门,只见洞内富丽堂皇,金色迷人,并有一鹤发童颜的老妪,头戴黄巾,身穿黄袍,手执黄荆棍,驾着一头老黄牛,磨了满磨子的黄玉米面。老妪问:“你来干啥?”老者说:“我祖祖辈辈家境贫寒,听一老道说这里有一金仓,金子堆成山。我是专程来取金子的。”老妪一听,觉得这是个没有良心的贪财人,随便给他一点就行了。于是在磨盘上捧了一捧玉米面,交给老者,说:“你赶快出去!不然,我家那条凶似狮子恶如老虎的黄犬来了,你休想活命。”
老者心慌意乱,正往门前走去,只觉那只黄犬声如洪钟,口似血盆,直向他猛扑过来,老者无计,只好将“钥匙”向恶犬掷去,那黄犬便张口将“钥匙”吞下,老者吓得魂不附体,见势不妙,踉踉跄跄地逃出金仓门,只听得“哐啷”一声,仓门紧闭。第三天老道走来,眼见“麻琢石”消失,老者目光呆滞,连忙赶去察看金仓,发现有新的痕迹,遂忧心忡忡地走向远方。老者将金子(玉米面)拿回家后,心有余悸,加之病魔缠身,不久便离开人世。
至今,慕名观金仓者络绎不绝,并用这故事教育后代。
景九:无天一颗星
龙岗境内浪楼寨的山崖上,有一个巨大的穿山洞,形不规则,周围露出几个尖角,呈放射状,似夜空发亮的星,仿佛是有人用锯子将中间一块石头取走后,留下一个透光的大洞。远远望去,好像一颗星星挂在石崖上,尤其是黎明和傍晚时分,在光和石壁的映衬下,更加逼真,构成“无天一颗星”的奇妙景观。
相传女娲补天,需一块五彩石,四处寻找。一天,来到龙岗境内的浪楼崖山间,看到一块巨石上有一朵五颜六色的莲花,栩栩如生,鲜艳夺目,正是她梦寐以求的炼五彩石的原料。于是,女娲将天补好了,这座山的莲花不见,只是留下一个很大的穿山洞,遥遥望去,似天星一颗,村民叫他“无天一颗星”。
景十:三里五寺
清咸丰年间,一远来主持发现龙岗场地形成“四龙抢宝”之势,加之有“贴地听音”奇景,认为此地乃风水宝地,与佛有缘,便发动乡民捐款捐物,修建寺庙:上寺、下寺、钵盂寺、红花寺和禅林寺,构成“三里内有五寺”佳境。同时在相隔不远的境内宝坪场也修有“三里内五寺”:青岩寺、金山寺、红缨寺、鹦鹉寺和云岩寺。这些寺周,古木参天,枯藤交织,景色如画。清光绪3年(1813年)龙岗场修建武圣宫、万寿宫、禹王宫,咸丰11年(1857年)建文昌宫。每逢初一、十五,境内寺宫,钟声悠扬,香烟萦绕,香客云集。一个小小乡场,竟有十寺四宫,足见山水灵秀,地势丰宝,民风淳朴,民心慈善。
景十一:和尚铁头
龙岗境内的宝坪场有座鹦鹉山,山上有块大石头,高约丈许,成人头状,上端光溜圆滑,似剃度的和尚头顶,中部眼、耳、嘴、下颌齐全,下端细小,支撑着“人头”,好似人的颈。远看,石头黝黑,像是一块铁铸的人头,端放在那里。这便是“和尚铁头”的景观。
相传境内的云岩寺里一纳红小姐与相邻的皇家山铁头和尚,在龙岗的九盘寨下棋。布棋前,纳红小姐说:“如大哥连胜我十盘棋,我愿意将身许配。”铁头和尚也不示弱:“如小姐连赢我十盘,我愿将铁头砍下”。铁头和尚本来技高一筹,从前他们也对弈过,根本不把纳红放在眼里,自信过强,好胜心切,连输五盘之后,心里更慌,盘盘失利。纳红小姐处处小心,连胜九盘。铁头和尚见大势已趋,深知纳红,生性刚烈,武艺高强,自己必定性命难保。眼看第十盘又败,于是趁纳红专心思虑时,拔腿就跑。纳红小姐那里肯依,身轻如燕,抢在铁头和尚前头,断去退路,拼命厮杀,连砍铁头和尚数十刀。铁头和尚仗着自己的头是铁,刀砍不入,只有后颈窝一箭之孔是致命的要害,料想纳红不知道。两下杀至云岩寺,再杀到鹦鹉寺,铁头和尚虽武艺高强,但浑身是铁,身段呆板,被纳红杀得喘息不定,脑后小孔也渐渐发亮。而纳红虽武艺超群,毕竟女流之辈,体力渐渐不支,料想如不智取,定难获胜。她突然想到幼年习武时,曾听说“立山老母”(仪陇立山镇境内)说过:“铁头和尚的致命点在后脑光亮处。”于是纳红在厮杀中,暗暗取下弓箭,愁无下手之机时,心生一计,大叫:“大哥,你的救兵来了。”铁头和尚忽一转身,纳红眼疾手快,张弓搭箭,正中铁头后颈小孔。铁头和尚死于鹦鹉山,至今山上的很像人头的石头,传说就是铁头和尚的头。

单门大田.jpg 龙岗90年代的老街.jpg 龙岗寺长王高兰的别墅.jpg 龙岗小学.jpg 龙岗一角.jpg 龙岗中心卫生院.jpg 龙岗中学学生公寓.jpg 杀猪.jpg 神龛子.jpg 湾家河---童年的乐园.jpg 西梁背篼.jpg psb (1).jpg psb (2).jpg psb (3).jpg psb (4).jpg psb.jpg 吹唢呐子.jpg 单门大田.jpg 儿时的村小---杜家祠堂.jpg 风车.jpg 故居.jpg 刘伯坚.jpg 刘伯坚故居.jpg 刘伯坚烈士纪念碑.jpg 刘伯坚烈士纪念林.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11-16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中的龙岗 你把杀猪的照片传上来干啥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11-16 13:23
龙岗我的第二故乡,我会来看你的…我的儿时小伙伴们,我想你们了…
lbz

发表于 2014-11-19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林没几颗树?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11-19 21:09
该去喝刨汤:lol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11-19 21:10
刨汤喝:lol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12-5 14:11
龙岗不错!是个好地方?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12-5 15:35
不错,是个好地方。:)

发表于 2014-12-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名屡战屡胜

发表于 2014-12-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场景,特别是那几张老照片很有味道。。。。罐子岭的老学堂不知还保存完好吗?

发表于 2015-2-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昌的骄傲

发表于 2015-2-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把烈士纪念林恢复

发表于 2015-2-9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5-2-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主你在毁灭龙岗!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2-9 22:18
有些夸大其词。

发表于 2015-2-11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文化之乡

发表于 2015-2-1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那么多的景点,这照片里没有一张是那些景点的呢?:(:(:(

发表于 2015-2-1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岗是个好地方,地杰人灵名远扬。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2-26 21:47
烈士的故乡,应该加快发展。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