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达州多情客在2009-1-22 20:43:00的发言:近段时间以来市内交通堵塞严重,在市内出租车跑市内组合车已经成为常态,市民出租车不好赶,公交车不好等、不好上,市内通行梗阻,市民颇有怨言。市内暂时交通梗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政府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为此本人在2009年的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以下提案,但鉴于考虑问题的角度较窄,希望网友们对该提案进行补充和提出意见、建议
(通川区政协第八届会议提案)
关于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通川区政协第八届孙委员
近年来随着达州天然气的开发,中石油、中石化等相关建设单位在达州的进驻,同时由于达州经济的日渐繁荣、外来人口增多,经济往来增多,达州正由一个中小城市向中大型城市过渡。
由于本人的工作缘故,近年来多次出差省内、省外,在与达州类似的中型城市中,如万州、广元、南充等城市的中心区域的人流量、车流量均不及达州,可以说达州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其他兄弟城市无法比拟的。
但是也正是达州的高速发展,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出现了。城市道路交通就是首当其冲的瓶颈之一。“达城一怪-----坐车没有走路快”特别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在通川区的小红旗桥、红旗大桥、达巴路口、老车坝、荷叶街、翠屏路、文华街、通川桥和达县的龙郡隧道等城区主要干道上堵得一锅粥,非高峰时段在通川桥、文华街、小红旗桥也是非常拥堵,就算在晚上12点左右在翠屏路上等待拉夜场的出租车也是堵得一塌糊涂。城市交通的拥堵既制约了达州的高速发展,成为达州高速发展的绊脚石,同时对达州吸引外资、改善投资软环境起到副作用,也正因为交通拥堵而出租车流量减少造成达成出租车不好打的尴尬局面,行人对此也抱怨有加。
达州交通的拥堵本人认为因以下原因造成:
一, 达州特别是通川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通川区为达州的中心城市,达州市、通川区的党政办公机关所在地,商业较为发达,老城区人口和外来人口比较集中。而通川区在地理上背靠州河,主城区由东、西两城区组成,向西、向北均进入西外、北外的城乡结合部,无法在地理上扩大东、西两城区的面积。通往西外、北外、南外的道路选择不多。
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的道路狭窄,由于通川区老城区在历史规划时,并未按大中城市规划加之特殊地理原因使得道路难以加宽。主城区主道路一般为双向两车道,虽然交警部门将部分比较拥堵的道路改成单向车道缓解了局部道路的拥堵,但因为单向车道的增多使得车辆的流量势必增大,从而又加重了其他道路的负荷。
二, 旧城改造不彻底,如箭亭子、野茅溪、张家湾等环主城区部分没有彻底改造,没有形成环城路。
三, 随着公务用车、商务用车和私家车的增多,达城没能很好的解决公用停车的问题,较多车辆随意停放,或者相关部门划定的停放区不科学,比如文华街、大北街。
达城交通拥堵的现象日益严重,但尚未达到局部交通瘫痪的地步,相关部门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解决办法(建议):
一, 加快城市中心的转移或者稀释,将西外、北外的建设速度进一步提高,使得公务、商业和居民居住区相对分散、稀释,改变主城区的城市结构,缓解主城区的交通压力。
二, 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及早建设环主城区的环城路,比如将箭亭子、野茅溪改造成环城路区域,增加主城区连接西外、北外和南外的道路。使得主城区对外连接道路选择增多分散主城区的车流量。
三, 在商务、公务相对集中区域建立大型停车场,在新建楼盘或小区强制设立停车场,对有条件的单位停车场由政府征用对外停车(比如文华街的税务局、农业局、以及老行署家属院等地的停车场可要求他们允许对外停车,适当收费),杜绝在主城区内的主要通道上设立停车区,对随意停放的车辆加大处罚力度。
鉴于提案表的篇幅限制还有些许想法没能完全表达,请网友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