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铁路的地方,经济就发展得更好。”时下,铁路已成为泸州跨越式发展和渐进式改革的重要承载者。 隆黄铁路作为我市最重要的一条铁路干线,是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四川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资源开发线,全线贯穿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云贵基地,是四川连接贵州的又一西南出海通道。隆黄铁路北起隆昌县境内的成渝铁路隆昌站,向南依次经我市泸县、龙马潭区、江阳区、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跨赤水河,进入贵州省的毕节市、大方县、织金县和普定县,在贵州境内与贵昆铁路的黄桶站交汇,是惟一一条纵贯我市三区三县的铁路干线。 已建铁路 货运物流唱主角 1992年隆黄铁路隆昌至泸州段建成通车,当“隆隆”的火车声响起,泸州真正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在没有高速公路的时代,不少泸州人都曾乘坐这条线路的列车前往成都,虽然一路要花费8个多小时,但是对于当时的泸州人来说却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从1994年底开通临时运输以来,泸州铁路客运的生涯很短暂,当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后,火车客运量骤降,一年多以后,泸州铁路客运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整车货运到发业务却给泸州铁路带来了飞速发展:货物运输装卸量从1993年的12.34万吨,增加到今年11月的143.79万吨,泸州铁路公司的运输收入也从1993年的149.61万元,增加到今年11月的4458.66万元。化肥的装车量从1993年的2970吨,增加到今年11月的15.29万吨,饮食及烟草的装车量从1993年的102吨,增加到今年11月的14.29万吨。作为泸州铁路货运的主要大宗货物,化肥和酒的发货量每年都在递增。自2006年6月隆黄铁路泸州至纳溪段建成以来,泸天化的化肥已有三分之一通过泸州铁路发往全国各地。随着国家铁路的6次大提速和泸州铁路网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安全、便宜、运货量大的火车运输货物,铁路为泸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活力。 纳叙铁路 铁龙昂首入乌蒙 古叙煤田丰富的资源无法与铁路实现“无缝”连接,一直是压在泸州人民心中的一块“石头”。隆黄铁路纳溪至叙永段的开工,终于让这块“石头”落了地。自去年10月26日开工以来,纳叙铁路的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从纳溪铺轨至叙永境内,正在进行永宁河八号铁路大桥的铺轨工作,力争早日贯通。纳叙铁路纵贯矿产资源富集的乌蒙山区,建成后将与隆纳段贯通运营,成为古叙煤田开发的运输大动脉,泸州的又一优势能源——煤炭即将通过铁路运到四面八方,古叙煤田已探明和预测的69亿吨煤炭将像“金子”一样,为泸州乃至四川的发展注入活力。 贵州境内的隆黄铁路黄桶至织金段也正在抓紧建设,川黔两省都在全力向各自交界点推进,力争尽早贯通全线。 隆黄铁路的贯通,将使泸州交通运输格局产生划时代的变革。随着火车的汽笛长鸣,泸州的活动半径将得到极大的延展。坚持“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泸州的目标是: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把泸州打造成为四川南向开放的桥头堡。火车的开通,使泸州对外交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也势必为泸州实现发展目标开辟新天地。 铁水联运 成泸合作一线通 水运是泸州的交通优势,泸州港是四川省惟一的国家二类水运口岸,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辐射云南、贵州和四川大部,在周转时间、装卸条件、装卸成本上都具有优势。然而,目前的泸州港集装箱码头仅有一条进港专用公路和隆纳高速公路相连,集疏运方式单一,极大削弱了泸州港的吸引力。 铁路经济是水陆经济的延续,两者有机结合,会产生巨大的效益。于是,“铁水联运”的思路应运而生。为改善泸州港区的集疏运条件,通过已建成的隆泸铁路北连成渝线,实现中心港区与成都青白江规划建设中的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对接,形成铁水联运,充分发挥泸州港的优势和效益,贯彻“打造港口城市,发展港口经济”战略,我市正在积极实施新建进港铁路建设项目。进港铁路全长约14公里,从隆泸铁路泸州站南端接出后,在龙马潭区罗汉镇光辉村附近设光辉村站,再从南侧引入泸州港集装箱货场。目前,该铁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于本月底开工建设。 在古叙矿区,还有一条铁路正在“萌芽”。为了让古叙的煤炭从矿井挖出来就能直接装车外运,我市将在“十一五”期间新建地方铁路叙永至大村段。该铁路西起在建的纳叙铁路叙永车站,东至古蔺县大村镇,全长85.5公里,是黔北和古叙煤田的运煤专用线。根据古叙矿区的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调查预测,该线初期运量可达917万吨,远期运量可达1265万吨。目前,该铁路已完成可研评审工作,有望于明年开工建设。 火车来了,商品流通加速了,市场迅速扩大了,泸州的知名品牌走出去更加便捷了;火车来了,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了,泸州对外开放的步子也越跨越大了。铁路对于泸州来说,不仅是一条资源开发线,还是一条致富路、开放路,希望之路还在脚下延伸,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正在这里汇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