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四川手机报读者讨论区
请
[登录]
或
[注册]
[去市州]
阿坝
巴中
成都
重庆
达州
德阳
甘孜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绵阳
南充
内江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搜索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首页
Portal
论坛
教育观察
问政
5G
网红四川
版务
四川手机报
本版
用户
管理日志
社区银行
版务
最新主题
最新回复
管理日志
最新图片
社区银行
积分商城
问卷调查
活动中心
群众呼声
麻辣杂谈
新 时 代
生态环保
律师在线
舆情监测
成都
绵阳
德阳
巴中
南充
乐山
内江
达州
广安
广元
遂宁
泸州
宜宾
凉山
资阳
眉山
雅安
自贡
营山
南江
新都
南部
摄影
楼市
旅游
川剧
汽车
桌游
招聘
教育
航拍
彩铃
健康
装修
美食
租房
论坛
›
麻辣生活论坛
›
中国川剧
›
【要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编成少儿读本,暑假现场讲授 ...
麻辣社区小程序
麻辣社区APP
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麻辣社区微博号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群众呼声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返回列表
阅读:
1244
|
评论:
5
[信息动态]
【要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编成少儿读本,暑假现场讲授 (南部网)
【要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编成少儿读本,暑假现场讲授 (南部网)
[复制链接]
abcdefg杨荥
abcdefg杨荥
当前离线
积分
21087
发表于 2014-8-9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编成少儿读本,暑假现场讲授(图)
2014-08-09 03:29 来源:(南部网)
http://photocdn.sohu.com/20140809/Img403275494.jpg
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们在陈家祠堂呈上了《斩经堂》等折子戏,用精湛的技艺,传神地表现了资阳河川剧艺术的魅力。吴忠平摄
你听过金沙江下游的船工号子吗?你听过泸县薅秧歌、内江石坪山歌吗?你感受过资阳河上的川剧表演吗?如果你是老一辈的四川人,对这些民间的曲艺可能会有所耳闻。如果你是来深圳多年的川人,对这些乡音,或许早已淡忘。乡音可好?乡韵还在吗?
7月21日至25日,由戏曲专家、文化学者、摄影家及媒体人组成的“乡土曲艺进深圳”采风团深入蜀南各地,在成都、自贡、宜宾、泸州、内江等地展开了原生态民俗文化艺术采风,在田间地头领略了川南地区的民间曲艺,采风团被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的生命力与激情所感染;被泸县薅秧歌的纯厚、质朴所打动;被内江石砰山歌的恢谐与幽默所逗乐。独具特色的川剧以河域划分流派,此次采风团寻访了资阳河流派与泸州河流派的传承人,亦近身体验了川剧高腔的魅力。这些曲艺将于9月抵深展演(该项目是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公益项目,由深圳市紫苑文化策划举办)。
5天的行程中让南都记者颇感惊喜的是,看到一群大学生活跃在乡村的身影,他们是四川大学文化行者团队。这群大二的学生,他们通过半年的调研,编写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少儿读本《桐乡竹韵》,并以此读本为教材,召集了4 0位学童,开设为期10天的暑期课程,讲授当地的非遗项目分水油纸伞的文化与工艺。这群文化志愿者的行动,让人看到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希望。
在泸州油纸伞下集结的文化行者与学童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修长/又寂寥的雨巷”
戴望舒的一首《雨巷》令油纸伞这一意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符码。但在今天,它却成为需要抢救的对象。2008年,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泸州分水油纸伞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月24日,“乡土曲艺进深圳”采风团从泸州市区出发,车在雨中行驶,40分钟后抵达分水镇,车在镇上一家街铺前停下,下车我们看到有5位妇女在做伞,门前挂着“油纸伞传习所”的招牌,远远地就闻到一股桐油的香味,走入屋内看到各种制作油纸伞的部件,墙上还挂着“四川省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四川省文化厅2014年6月颁发)、“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小学劳动实践基地”两块牌子。看得出这就是一家传统的手工作坊,街面的一间屋及相连的后面三间房,既是生产车间也是储货仓库。
传习所的主人叫毕六福,他被称为“伞王”,是分水油纸伞的第六代传人,亦是国内手工油纸伞的代表性传人。关于他做油纸伞的故事,在百度上可以找到。站在眼前介绍油纸伞工艺的毕六福,穿着麻布盘扣上衣,是一位地道的手艺人。
距传习所约80米远的对面就是分水岭中学,校门旁有一间被命名为“乡村少年宫”的教室。这里要比传所习热闹许多,几十位孩子正在绕有兴致地上课,教室布置得很有特色,五颜六色的油纸伞层次分明地倒挂在教室内,旁边还放置着油纸伞制作的手工台,使教室显得色彩缤纷,课堂的氛围也一直很活跃,给这些孩子上课的是两位大学生模样的姐姐。
课间,记者采访了上课的老师,她叫程楚峣,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她是四川大学文化行者团队的领队,也是此次暑假课程(桐香竹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油纸伞”技艺保护与传承计划)的主要组织者。
程楚峣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团队有13个人,从今年2月开始筹备,其间数次来到分水走访调查油纸伞的现状与生产,然后编写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少儿读本《桐乡竹韵》。她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通过非物质文化课程增加儿童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了解,增加其“文化拥有感”和“文化自信心”,更通过儿童辐射到整个社区以至于更广范围的人群;二、通过为泸州油纸伞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儿童教材和一部迄今为止第一本完整记录其一百多道工序的宣传手册,编排一个易于推广的油纸伞舞蹈,唤醒全社会的民族文化认识度和自豪感,呼吁对油纸伞工艺进行保护与传承。
记者翻看了《桐乡竹韵》与他们的课程安排表,100页厚的《桐乡竹韵》图文并茂,主体分四章系统讲述油纸伞的历史、文化、工艺、色彩、绘图等,副本(拓展练习)分六章来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是一本编排精良、很具针对性的少儿文化读本。
他们的课程安排也很具行动与实践性,每堂课都由两位文化行者一同来上,一位主讲,一位辅助,组织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结合绘画、体育、表演,进行游戏与手工练习,油纸伞传承人毕六福自然也成为孩子们手工制作课的首席指导。
记者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上课时的参与性都非常强,分水岭中学校长周小兵告诉记者,这群大学生组织的暑假课程很受当地村民的欢迎,40位前来上课的学生都是来自分水镇的各个村子。而陪同乡土曲艺进深圳采风团前往分水采风的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晓波,在看到文化行者编写的少儿读本与课堂教学后,也颇感惊喜,他现场邀请这些大学生对泸州的其它非遗项目,也进行同样的调研、抢救、整理与传习。
原初生命力与野性令号子与山歌打动人心
采风团在宜宾、泸县、内江等地,身临其境地体验了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薅秧歌、石坪山歌等独特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这些质朴、本真和原生态的乡音曲乐,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与野性,采风团成员现场聆听,当即有人被打动得落泪。这些未经打磨的粗粝歌声与喊叫,引领着听者回到已被日渐淡忘的乡土文化和自然音韵中去,让人沉浸在对缓慢的乡土社会的美好想象中。
“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主要是流传在金沙江下游屏山县新市镇至宜宾市一带的民间艺术,有着“长江文化活化石”的美称。在宜宾市屏山新县城,74岁的江净乐和老搭档甘大林以及3位徒弟一起,表演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在高亢悠长的号子声中,听者的思绪一下又飞到了当年江净乐拉纤的金沙江边,船夫们齐心协力,喊着整齐划一的号子,拉着船舶,迈着沉重的脚步在乱石遍布的金沙江岸边艰难前进。
诞生于泸县人民在农耕薅秧时抒发感情的“薅秧歌”,其形式多样且有别具一格的优美唱腔。“薅秧歌”省级传承人张永宽说,“薅秧歌”主要分为高腔、四平腔和喊歌,歌词内容调侃风趣、引人向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薅秧歌”的存在,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间音乐理论。
在内江市威远县观音滩镇,采风团考察了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石坪山歌。石坪山歌第四代传承人崔荣厚及当代传承人杨传峰,与四名石坪山歌演唱者崔泽怀、郭忠英、崔德扬、孙传相等表演的《九倒拐》《拜新年》《钻山歌》等经典曲目,时而高亢粗犷,时而委婉细腻,用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和本土风情,也反映出当地人乐观豁达、亲近自然的积极心态
“如果川剧是美人,那么变脸就只是指甲盖”
在四川省川剧院,四川扬琴经典曲目《值虎瞻韩》,四川清音曲目《折海棠》《布谷鸟儿咕咕叫》,川剧《火焰山》等精彩演出为采风团展现了一场极具巴蜀特色的戏曲晚宴。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比喻说,如果川剧是美人,那么变脸就只是指甲盖,“毕竟川剧是剧,而不是杂技。”她说,以高腔为主的唱腔是川剧的一大特点,“川剧60%都是高腔,这种艺术表演形式能更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情绪。”
在自贡古色古香的陈家祠堂内,来自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们呈上了折子戏《斩经堂》、《装盒》、《肖方杀船》,用精湛的技艺,传神地表现了资阳河川剧艺术的魅力。国家一级演员、74岁的川剧“资阳河流派艺术”四川省非遗产传承人杨先才介绍说,通过长期发展演变,大量吸收四川曲艺扬琴、清音、川江号子、民间秧歌等声腔、曲调因素并与四川语音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资阳河川剧艺术的独特风格。此外,采风团还特意来到了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感受了一番“泸州河川剧”的艺术魅力。泸州川剧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川剧,以高腔艺术独树一帜;又因川剧流派的分类,都以“河”为代称,于是形成了特有的“泸州河川剧”。“泸州河川剧”《八阵图》剧中表演者、二级演员阳运志的翎子功堪称一绝,让嘉宾们大开眼界。
本次采风让我们对川剧有了新的认识。被无限放大的变脸不过是辅助川剧艺术的一个小技巧,扬琴、清音、高腔等川剧表现形式才是代表川剧精髓的。从省川剧院到自贡资阳河川剧再到泸州河川剧,不同于京剧以角定流派,四川每条河可能就是一个川剧流派。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赞
打赏
下载APP打赏
打赏列表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回复本楼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川剧游子
川剧游子
当前离线
积分
6990
发表于 2014-8-9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老火车司机
老火车司机
当前离线
积分
14799
发表于 2014-8-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渝津塘戏迷
渝津塘戏迷
当前离线
积分
5028
发表于 2014-9-1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心情十分
心情十分
当前离线
积分
48
发表于 2014-9-17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坪山歌第四代传承人崔荣厚及当代传承人杨传峰,与四名石坪山歌演唱者崔泽怀、郭忠英、崔德扬、孙传相等表演的《九倒拐》《拜新年》《钻山歌》等经典曲目,时而高亢粗犷,时而委婉细腻,用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和本土风情,也反映出当地人乐观豁达、亲近自然的积极心态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旭小涂
旭小涂
当前离线
积分
72
发表于 2014-9-18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初生命力与野性令号子与山歌打动人心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
详情请点击此处>>
浏览过的版块
营山论坛
2019年优秀网友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