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29|评论: 18

[原创]西山本笃院-----灵魂的归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3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山本笃院位于南充西山风景区洋人湾,修建于1928年,由比利时法籍修士佘同仁及高克谷共同选址修建。

后来佘同仁在此创办忠义神哲学院,忠义小学。解放初,停止教会活动,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72年由南充市(现在顺庆区)将本笃院划归南充市无线电厂作生产厂房,80年代初归还天主教会。

   1985年本笃院经过修葺、扩建现在已具规模,是救赎灵魂、净化灵魂的圣地。

 

 远眺本笃院

 


天爱园

  


天爱园大门

 

 

十二宗徒广场

 

 

宗徒塑像

 

 

宗徒塑像

 

 

最后的晚餐

 

 

圣本笃塑像

 

 

教堂

 

 

教堂

 

 

耶稣生平事迹浮雕

 

 

耶稣生平事迹浮雕

 

 

耶稣生平事迹浮雕

 

 

园内的银杏古树

 

 

园内的枫叶

 

 

路边的菊花

 

 

 宗徒广场鸟瞰市区

 

 

 

荣耀归于全能的主,阿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11-23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em05][em05]

发表于 2008-11-23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不错,我们一般叫那里“洋人湾”。

发表于 2008-11-23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

发表于 2008-11-2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地方管理不好

发表于 2008-11-2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居然不晓得南充还有个这个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早儿2000在2008-11-23 20:33:00的发言:
照片不错,我们一般叫那里“洋人湾”。

就是“洋人湾”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08-11-24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树懒 是信仰天主教?

洋人湾 好地方。管理不是很好!

发表于 2008-11-2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喜欢佛教,点蜡烧香求佛主保佑平安;

西方人信仰天主教,要在司祭处真心忏悔,再赐平安。

东西方文化差别,可透国人素质原由。

发表于 2008-11-24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还有棵400前从伊拉克带来的什么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网络耗子在2008-11-24 15:01:00的发言:

树懒 是信仰天主教?

洋人湾 好地方。管理不是很好!

还没信,灵魂还在流浪。
发表于 2008-11-2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去那个地方。不久前喊雷先生回南省亲,我还领着他去了一趟。

  灵魂的归所没错,天爱园里也常有毕毕拨拨的麻将声,只有那棵加那利海枣树,默默无言。

  转发个相关的帖子,请坛友细看:

  西山“洋人湾”传奇

  位于南充市西山的“洋人湾”,有一座西式建筑,上个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里作为天主教本笃会在中国的修院,先后住过12名来自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印尼的修士。多年来,“洋人湾”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神秘色彩。

  日前,记者探访“洋人湾”,拂去历史的尘埃,与读者一同走近那一桩桩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西南第一所本笃修院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一名法国老人来到“洋人湾”,和近年来众多外国人来此一样,他是来寻根的。

  据陪同老人的四川大学翻译介绍,老人原来与西山本笃修院首任院长的后人有关。1929年1月3日建成的本笃会南充西山修院,为比利时圣安德肋总修院设立,原隶属天主教教庭梵蒂冈所属的本笃会领导(现隶属于天主教南充教区管辖)。由于此院的任务是培养神父,因此,它又是外国天主教进入我国后,在西南地区修建的第一所本笃修院。

  第一任院长佘同仁,来自法国。据这位法国老人透露,佘同仁早年曾参加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担任某军舰上的中队长。作为其侄儿的学生,老人来此是为其先辈恕罪的。

  作为培养神父的西山本笃修院,这里对第一任主教王文成的记载,远远多于第一任院长佘同仁。

  出生于安岳的王文成于1910年被祝圣为神父,20年后,梵蒂冈驻华总主教刚恒毅受教皇委托,在重庆祝圣其为南充教区首任主教。1933年,王文成赴梵蒂冈觐见教皇庇约十一世。受教皇委托,王文成赴比利时本笃修院,为当地祝圣神父2人、执事9人、修士6人。

  罗马教廷等级制度森严,按照级别,依次排序为红衣大主教、枢机主教、大主教、教区主教。王文成只是一名教区主教,却连跨几个教级,到比利时本笃修院祝圣,罗马教皇对其器重可见一斑。

  在祝圣的修士中,有一名来自中国的男子,他即是原北洋军政府的军政大臣陆徵祥。原来,北洋政府倒台前夕,陆徵祥淡出官场,到了比利时,潜心研究起天主教来,并做了一名修士。王文成弄清其身份后,为其祝圣时多少有些感慨。

  1953年,王文成与教区司铎共同签名,发表革新宣言,实行“自治、自养、自传”宗教革新运动,教区2万余教徒一致赞同与梵蒂冈割断一切联系。5年后,武汉、成都等教区自选主教,受到罗马教廷“绝罚”相威胁,王文成愤而将原誓词中的“忠于梵蒂冈”改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

  几年后,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在北京筹备,王文成赴京参加筹备工作,期间,受到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后,王文成被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并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珍稀海枣树全国罕见

  从西山风景区正大门向右一路上山,便来到西山本笃修院旧址,重新装修后的这里,眼下已成为游客休憩的场所。

  旧址大门的右边,长有一株与众不同的加那利海枣树,树高约7米,直径约0.5米,粗糙的树干和坚硬的树叶见证了它经历的风雨。从外观上看,它属于热带植物。树干上挂有“珍稀树种”重点保护的牌子。

  2001年秋,华南植物研究所一姓胡的教授到此考察后认定,此树年龄在90以上。当时,全国只有4株。除南充的这株外,上海和成都各有1株,还有一株具体位置不详。

  40多年前,长于此的加那利海枣树有两株,雌雄各一株。“每年秋季,雌树都要挂果,果实呈红或黄色。”家住附近的一老者说,可惜的是,“文革”时,造反派认为此树为“洋树”,于是将其中一株雄的砍了。从此,留下的雌树只开花不结果。

  加那利海枣又称加那利椰枣。阿拉伯有句谚语:椰枣树是阿拉伯人的母亲、姑母和姨妈。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椰枣树给了阿拉伯人最大的恩惠。

  人们形容椰枣树是中东地区树之中温柔而靓丽的女子。从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到地中海的南岸,从尼罗河谷地的阿斯旺高坝到尼罗河三角洲的入海口,从红海之滨、波斯湾边到两河之畔,都有她们婀娜的倩影。秀颀的主干,留着叶柄脱落后的节痕,但绝无枝蔓,树冠处几十柄约两米长的叶片垂下来,生出一片绿荫。
  椰枣味道甜美,营养丰富,且易于保存和携带,是阿拉伯人十分喜爱的食品。椰枣多晒干或做成蜜饯,可以经年享用。

  据载,西山本笃修院的加那利椰枣树与早年该院的修士相关。1926年,比利时人魏德明和印尼人杨安然辗转来到南充,选址这里筹建西山本笃修院,魏德明和杨安然带了两株加那利椰枣树,并栽种于此。

  当年,南充地处西南偏远地区,交通极为不便,生长在中东一带的椰枣树如何到了魏德明和杨安然的手上呢?后人分析,当年,两人可能是不远万里,绕行中东到达中国的。

  蒋介石赠送风力发电机

  西山本笃修院旧址坐落在西山山腰,她临西河,靠西山,树木葱绿,景色秀丽。

  当年,比利时圣安德肋总修院为何选中这里修建本笃修院,至今仍是个谜,但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或许是被相中的一个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印尼华裔神父杨安然修士曾多次往返南充和重庆之间,在教区的影响下,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十分愤慨,并对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寄予很大的同情,继而产生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点事的想法。

  1938年,杨安然在重庆通过“中法比瑞同学会”的关系,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海外通讯社,并任通讯员。杨安然在海外办起了《法文周刊》,自任总编辑,为抗日战争在国外作宣传,唤起国际社会广泛同情。期间,杨安然与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相识,宋美龄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是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系之一,信奉基督教的宋美龄和信奉天主教的杨安然成为好友。

  一次,宋美龄在重庆遇到杨安然,向他表达了学习法文的意愿。正忙于海外宣传的杨安然自然抽不开身,他向其推荐了魏德明。

  与杨安然一样,魏德明也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寄予同情,并经常走动于南充与重庆之间。经杨安然的引见,魏德明与宋美龄见面后,被其学习热情所打动。宋美龄诚恳地向魏德明学习法语,并很快掌握了不少日常用语,这对她的交际很有帮助。

  蒋介石对宋美龄法文学习的进步,十分高兴,并对魏德明产生好感,一心想送点东西作为回报。再加上杨安然的《法文周刊》办得有声有色,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其宣传,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反响,不少海外华人和对中国同情的国家,纷纷向中国提供战时物资。蒋介石因此决定,向杨安然和魏德明所在的南充西山本笃修院赠送一台风力发电机。

  据《西山本笃修院志》载:1939年,蒋介石在重庆官邸接见了时任西山本笃修院院长的文嘉礼,亲送风力发电机。同时,还送了一台收音机以及皮袄、两只英国长毛狗。随后,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董显光亲自押运上述物资到南充,并督促其施工,让风力发电机落户西山顶,还为风力发电机投入运行颁发了执照。

  风力发电机的安装,使西山本笃修院用煤油照明成为历史。电灯出现的该本笃修院,成为西山上的大喜事。

  美军飞虎队的随军神父

  1994年,国内一家电影制片厂的编导到“洋人湾”小憩时,对西山本笃修院的历史很感兴趣,当得知当年这里的修士投身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两次被日军俘虏并成功脱险的故事后,脱口道:“这就是《国际大营救》中那名随军神父的原型。”

  原来,当年上座率极高的电影《国际大营救》,就出自这家制片厂。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马教廷驻中国代表发表“劝谕书”,公然要求中国天主教徒容忍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南充教区主教明确表示反对,并号召教徒参军抗日,捐献钱物支援抗战。

  西山本笃修院比利时籍修士白征明、丁谷鸣因此参军抗日,到美国抗日航空队(又称美军飞虎队)作随军神父。离开西山本笃修院时,当地民众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

  西方的天主教信徒较多,他们相信人在临死前,通过神父向上帝忏悔,可以得到上帝对其生前罪孽的宽恕。于是,即可安心地面对死亡。

  白征明和丁谷鸣在飞虎队里,就是专为士兵们工作的。这些信奉天主教的士兵们,平时通过神父向上帝忏悔,以求免去罪过;临死前神父要对其作修傅,即最后一次忏悔,可免去生前罪过,进入天堂。

  在激烈的战斗中,白征明和丁谷鸣随军频繁出没于缅甸至中国昆明的航线,这条航线,也是国际社会援助中国抗战的空中运输线。由于战争,白征明和丁谷鸣曾被日军俘虏,后在中美双方及国际力量的营救下脱险。电影《国际大营救》中的故事情节,就是围绕营救美军飞虎队随军神父而展开的。

  抗战胜利后,丁谷鸣曾担任美国驻以色列的外交联络官。上世纪90年代,已90岁高龄的丁谷鸣曾两次来到西山本笃修院旧址怀旧。

  抗战结束后,美国抗日航空队撤回,丁谷鸣和杨安然又回到西山本笃修院。后来杨安然到美国活动,为西山本笃修院募得20多万美元,为尔后西山本笃修院迁往成都,解决了资金难题。

  相关链接

  天主教为基督教三大派系之一的罗马公教。唐朝初年传入中国,其后几度被禁止。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后,各国传教士取得了在中国各省租买田地、自由传教的特权。

  清同治末年(1875年)法国教士到南充传教,在上渡口设立教堂,因收罗地痞恶棍入教,激起民愤,南充城内数千人打死教徒杨文礼,捣毁教堂。事后清政府与法国人议和,赔银数万两。

  1946年,西山本笃修院院长文嘉礼用修士杨安然从美国募来的捐款,在成都羊市街修建楼房,并挂出“中西文化研究所”招牌,将西山本笃修院的图书、资料及资产搬往成都。1948年,西山本笃修院迁往成都。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想明白在2008-11-24 19:09:00的发言:

那还有棵400前从伊拉克带来的什么树

伊拉克椰枣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白头翁补充详尽资料,收益不少。

发表于 2008-11-24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头翁老师的东西就是多。。。

长见识了,谢谢。。。

 

[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充娃在西安在2008-11-26 21:00:00的发言:

我在西按是天主教的啊  我居然不知道南充有这个啊

[em02]

南充人都知道。

发表于 2008-11-26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8-11-2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西按是天主教的啊  我居然不知道南充有这个啊

[em02]

发表于 2008-11-2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阿弥陀佛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