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协恭,仪陇县旧县坝(今属铜鼓乡)人。他出世不久,家遭不幸,三岁时父亲去逝。孤儿寡母,不能生活,便跟随母亲陈夫人到舅父陈君宪家度日。君宪虑其妹年轻守寡,恐出意外,败坏家风,强令改嫁,其妹不从,一天深夜,给兄留书一封,请他念舅甥之情,好好照顾年幼的协恭,便逃到大仪山东南的观音庵出嫁为尼。 陈夫人出走后,陈君宪十分着急,四处查找,杳无音信。他怜协恭年幼孤苦,毅然承担抚养义务。 协恭七岁入私塾,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不几年, 协恭学业大进。时值宋太宗雍初 , 协恭赴京考试,名压通场,夺得状元。功成名就,奉旨回乡省亲。四处寻访,不想其母早于十年前病逝于观音庵中。母亲墓地,野草萋萋。为报母亲生育之恩,便在观音庵侧建“报恩寺”一座(今观紫场南十里处),遵制在观紫场南二里许的大石坎下大路旁立一高大的石碑(高一丈七尺),上书“宋状元李协恭故里”。“高碑垭”由此得名。 协恭省亲回京,被授梓州(州址在今三台县)刺史,总理四川财赋、军马。他为官清正,功业一时推重.著有《茹鳞集》二十卷。协恭死后,葬于仪陇县老木乡九龙山下。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仪陇试院建成后,知县王者政建立状元牌坊,亲书坊额——“宋状元李协恭故里”牌坊立于试院前(今仪陇宾馆门口)。又将东起金粟书院(今金城小学)至龙王祠(原县委大门处)前,命名状元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