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我去了回来啦可惜是下班后才一路问切的。感谢西南机车提供的信息。那里没开门,估计开了门也不过老朽先生所见。
路不是很好走,也不是很远。出华凤镇步行,噫,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哦。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摆渡所得--关于莲池禅院
莲池禅院位于顺庆区华凤镇青龙山腰(今华镇照碧沟村),距南充11公里,距华凤镇5公里。该禅院原建在华凤镇白土坝西溪河畔,是明世宗嘉靖三十五(1556年)进士尚德恒(南充县人),授官河南、山西御使,于神宗万历初年(1573年)辞官还乡时捐资所建。这里地貌奇特,土质殊异,绿野平畴,环境幽静,地形如莲花,泥土呈白色,寺庙建于莲花蕊上。莲花是佛教的吉祥物,白土恰似西方净土,乃取名莲池禅院,又名莲池庵。由前殿、正殿和两边厢房,构造成四合院式的尼姑庵。四周广植翠竹,造池栽莲,竹木繁茂,溪水潺潺。庵内殿宇静穆,金碧辉煌,晨钟暮鼓,梵音悠扬。如诗如画的美景佛韵,使人心旷神怡,杂念顿消。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翰林院编修陈于陛奉命还乡,为其父陈以勤(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祝七十寿辰时,曾游此庵。题咏《莲花庵避暑》诗云“雨罢芳原日色苍,即从萧寺借微凉。松间云阁千重翠,荷上风翻十里香。四大间心归布衲,三生幽梦托绳床。长安朝市炎如火,谁解空门谒梵王。”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少詹事黄辉辞官还乡,因好禅学,曾游此庵,题《莲池禅院》诗云:“莲出污泥未染身,池塘映月影弧横。禅宗怎解功名事,院落清幽伴佛灯。”明末清初,莲池庵破败,康乾盛世,两度修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西充进士、曾任工部侍郎的王荃善辞官还乡。南充知事李良俊深慕其名,邀请来果城,拟建公寓以居,他毅然拒绝。说道:“余乃佛门弟子,喜欢清静,闻莲池禅院异常清幽,栖居此院可也。”李知事便将此院赠送给他,乃精心维修,定居禅院修行,并主编《南充县志》。他逝世后,其妻杨修明主持禅院佛事。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比丘尼释普全(俗名王德扬,南充人)为莲池禅院住持,改名莲池庵,收女徒十余人,长住此庵,宏扬佛法。新中国成立后,将此庵改建为白土坝村小。2002年新建南充一中,将莲池庵迁建至青龙山山腰,政府批准开放。经刘诗云、岳晓平、罗清玉等居士与比丘尼释兴化(俗名李华珍,西充县人,释普全之徒)四处募化,历经艰苦,两年之间,在青龙山青龙寺旧址上,重建成一座壮丽寺庙,仍取名莲池禅院。
当然,身临其境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感觉。
那个地方离城市不远,但真的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虽然我来去匆匆,但想想是很好的。上山时一路问过去,年长的年轻的年幼的都很热情地指点。包括夜幕降临时我骑车下山,一位好心的农家大哥提醒我,慢慢骑,这个路不太好,城里打工的人正一个劲往回赶,你要小心哦--当时我骑在车上好感动。
楼主真的是说走就走哦,下午天黑前切把PP拍下的哈。。
厉害,佩服!
身临其境的感觉应该不错吧.
谢谢老朽先生。不是你误导哈。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这种自己能身体力行的东东。
比如论坛里说上半城那家粉馆好,我也去整了一碗--带着儿子一同去的。吃的是肥肠。儿子说不错,尤其是肥肠。过几天儿子远行,还在说起这个肥肠粉。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南充街上的粉,一个片区内至少都有一两家过得去--早上要排轮子,好多人开起车子来吃。但我并没有因为跑了太远的路去吃一碗传说中好吃的粉而高兴而骄傲而气馁。
难能可贵的,是一种体验。
昨日老朽所发帖子误导了大家,特别是楼主。结果您匆匆忙忙赶去,连庙门都不得而进。老朽为此深表歉意!
对你的兴趣和执着老朽深感敬佩!老朽向您学习。并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感受到禅了吧?
建议组团上山.希望楼主来组织一下.
无心问禅,山中禅境何在
有意探花,人间花魁可能
我不是一个去的。好久没骑车行远了。我和一小兄弟同去,我的车排量大些跑得快些--在山路上,城里我连女士骑的电马儿都跑不过的真的--去了那里太冷清,自认为找不到吃的东东。莲池禅院牌坊一侧有一座楼房,应该有人居住,一条被拴着的小黑狗见生人也不吠,很温顺的样子。过了牌坊的路用烂砖垫起,便于人走而不利车行。
我去的时候应该是6时20分左右,禅院大门紧锁,叫门不应。
本人感受:如果天气不是太坏,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山,应该很不错--但伙食如何解决,想来该就教于老朽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