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板房生活初体验
19日下午2点左右,我们按照父母的叮嘱,在江油“五建司”处下车。父亲和我女儿早已等在那里。父亲满面笑容,女儿欢呼雀跃。
父亲骑着一辆江油老人常骑的那种三轮自行车,女儿坐在后座上。我们则带着大包小包坐上了一辆机动三轮车,跟在父亲的三轮自行车后面,向西山太白大道安置点行进。
不多久,在城郊的太白大道两旁的大片土地上,我们见到一排排板房整齐的排列着,一眼望不到边。
太白大道尽头,紧挨着太白大道的第一排板房中的1、2、3号房,就是我们的家了。下了车,安顿好行李,稍事休息后,我们来到父母居住的2号房,和父母以及女儿说会儿话。2号房是我们家的中心,既是父母卧室,又是全家的饭厅和客厅。我们住1号房,女儿暂时住3号,待我的小妹妹一家来后,女儿要到1号房来和我们挤--呵呵,房间和床都不够。
板房的规格和型号都是统一的,每间都一样大小。根据我的目测,应该是4米宽6米进深,面积应该是24个平方米--不一定准确哈。
厨房和厕所是公用的。由于厨房在我们1号房旁边,其他板房住户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厨房做饭,很不方便,因此,这间厨房几乎成了我们家专用的。厨房外面墙壁旁,安装了7、8个水龙头和水槽,供板房住户们使用。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我们虽然离厨房近,不过离厕所就很远了。上厕所非常不方便。相信很多板房住户有同感。当然,大灾之后,有目前这样的临时安身处,已经很不错了。想想办法,这点问题还是可以克服的。
厨房外侧,是一片空地。我的父母农民出生,虽然工作多年,但仍然脱不了农民本色---见不得空地,见了空地就想方设法要把它种上点什么,瓜果蔬菜、葱葱蒜苗什么的,不种点什么在空地上,他们心里发慌。

板房里很暖和,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冷。只要人在板房里,电取暖炉一天到晚都开着。据父母说,板房里只要没有用电炉和明火,用电是不限制的。用水也不限制。只是每月每间板房缴纳电费3元、水费3元、垃圾费6元!费用如此之低!完全可以说是象征性的!
据说原先是打算每间房收十几元电费的,但很多住户不交,收费方无可奈何,只得降低到目前的水平。呵呵。
我看到了江油方面对受灾群众应有的宽容。
聊了一会儿,我走出板房,到外面随便溜达。
我看见每间板房的门上都贴了幅宣传画。

宣传画是卫生局和爱卫会以及健康所贴的,内容是关于卫生和日常生活方面的。
我对这幅宣传画感兴趣的不是它对居住板房应该注意的生活常识详尽的说明(这些是卫生部门应该做的,是他的职责),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头一句:居住板房区的市民朋友们,您们好!它没有说:灾民们,也没有说,你们好。它说的是市民们,您们好。呵呵,这是个小事,不过我从中看到的是以人为本,看到了江油政府部门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态度。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没有发言权。但应该说,这幅宣传画给我印象不错。
每排板房都有两个灭火装置和消防宣传画。

我们这排板房的尽头,是板房小区的入口。几个年轻人在挂灯笼。

其实,不仅小区在挂,就连太白大道的路灯上都挂满了红灯笼。这些红灯笼给灾区的第一个春节,平添了许多喜气,让人看着振奋。

信步往板房深处走去,见到两男一女三位工作人员在贴什么。估计又是宣传画什么的。走进一看,果不其然,是安全用电须知。不用说,是电力部门的。
两位男工作人员在忙着贴,女工作人员见人就发一个绿纸,满面微笑,很有礼貌。

再往里走过几排板房,就是厕所了。我进去方便。厕所不很大,水泥地面很粗糙。有6个蹲位,一个马桶。马桶旁有个不锈钢栏杆扶手。应该是给残疾人和老人准备的。厕所地面很干净,但味很浓。个人印象是厕所修得不好。但有人管理和清洗。
板房区不知道有多大,我也没有走完。随便走了一会,我回到了我们的居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