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05|评论: 1

[安岳新闻] 美丽新农村的幸福生活———安岳新农村建设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7 16:32 | |阅读模式
美丽新农村的幸福生活———安岳新农村建设综述
  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乘车沿国道319由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蜿蜒盘旋的通村水泥路,前往岳新乡猫山村、桃坝村,石桥镇戏楼村,思贤乡道台村等新农村省级示范带,满眼是郁郁葱葱的柠檬树,金黄的柠檬果挂满树枝,勤劳的人们正忙着摘柠檬,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柠檬树下,一群鹅鸭在草丛中自由自在地寻找着食物;柠檬林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依山而建、协调统一、整洁美观;几位老太太带着孙儿,悠闲地在文化广场锻炼身体,活动筋骨……
  近年来,安岳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打造亮点、辐射带动,突破重点、激活全局”思路,突出全程、全域、全面小康,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新村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龙头带动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城乡一体、产村相融”,整体推进“三带六环九体”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今年1-9月,预计实现一产业增加值39.5亿元,同比增长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380元,同比增长17.5%。新农村建设顺利通过省考评组绩效考核并获优秀。
发展现代农业
让腰包鼓起来
  “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助农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委书记许志勋强调。围绕这个目标,安岳始终坚持“产村相融”思路,创新思维,突出抓牢特色产业,大力实施立体农业,始终坚持“三产联动”,推动新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
实施立体农业
  “来、来、来……”在杨中英的呼唤下,岳新乡猫山村的猫山坡山头上,成千上万的芦花鸡蜂涌而至。生活在茂林中的这2万余只鸡,是杨中英的心肝宝贝:“芦花鸡肉质细腻、精道,半年左右即可长成,我们不用饲料,只用玉米等五谷杂粮喂养,不管是成鸡还是鸡蛋,都比普通鸡贵近一倍……”今年,上万只成鸡只剩1千余只。五个山头的3000亩山顶林场一下子成为杨中英的宝地。
  山腰的麦苗、油菜,已悄悄探出了头;山下的田野里,一片片柠檬树绿树成荫;林下,聪明的业主,又养起了鸭、鹅……
  这便是安岳在新农村率先实施的“立体农业”模式。
  依托丘陵地势地貌,安岳积极探索“山上养鸡、山腰种粮、山下种柠、柠下养鸭鹅”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畜—沼—柠”、“沼—果—渔(蔬)”、“柠下小禽畜”等循环互动发展模式。既确保了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产量;又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突出特色产业
  安岳是中国柑橘20强县、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红薯淀粉粉丝生产基地、全国八大柚类主产区之一、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围绕以柠檬为主导的九大特色产业,安岳在新农村大力实施“优势优先、特色优先”战略。
  如今,在国道319、省道206、成安渝高速、内资遂高速沿线的新农村,随处可见绿油油的柠檬园。通贤镇四方井村因势利导,发展起了通贤柚产业;护建乡桤木村、鸳大镇鸳鸯村在荒山坡上种起了近三千亩青花椒;周礼镇龙兴村一方面大规模种植红苕,生产闻名全国的“周礼粉条”,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半夏、核桃等经果林……
  为了让新农村建成全县农村工作建设的标杆,安岳始终坚持“产业围绕新村布局”原则,实行“政策向产业集中、项目向基地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人才向科技研发集聚”,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近五年来,全县安排县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25亿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05亿元,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超过7.5亿元,有效破解了新农村建设投入难题。
  以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安岳先后制定柠檬、通贤柚、红薯等26个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全县标准化生产率达70%以上;积极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管理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已创建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转换食品1个,“安岳造”绿色农产品已成为成都、重庆市民的抢手货。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
  创新利益联接机制,确保群众利益。该县在全国率先组建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岳县新世纪柠檬专业合作社,扩面推广“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 、“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模式,发展订单生产、保底价收购,推进二次返利,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县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社761个,率先组建联合社5个,带动全县30余万户发展现代农业基地134万亩。
坚持三产联动
  四川华通、山东安德利等龙头企业依托“安岳柠檬”优势,坚持“多元精深研发、高端市场切入”思路,精深研发生产柠檬系列产品;
  四川思味特、家纳斯等公司凭借量大质优的红薯、成熟的加工技术,加工生产闻名全国的红薯淀粉粉丝;
  绿源柠檬公司、金色柠都柠檬专业合作社等将安岳柠檬鲜果远销俄罗斯、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十多个国家;
  水观村、陶海村、双马村、烽火村……建起了星级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
  坚持“‘两化’互动、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安岳统筹谋划、同步规划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在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夯实“第一车间”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商贸物流等二三产业,构建起了“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县培育、引进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8户,建成乡村农家乐28家、乡村酒店2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3个、现代农耕体验园区1个。
  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农民成了家门口的工人。家住护建乡桤木村年近花甲的徐建模很是激动:“平时帮业主的花椒地除除草、刨刨坑、施施肥、修修枝,花椒成熟时帮到采摘一下,活儿轻松。既能照顾家人,还能挣点钱。”土地流转后,农民既能得到土地承包费用,还可以腾出一部分人外出务工挣钱,在家里的人也能够在附近打工。他们日子有滋有味、幸福甜蜜。

建设美丽农村
让村庄靓起来
  11月17日的周礼镇龙兴村是赶集日。由620余个门市连接而成的5条街道上,前来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他们或买菜、或购日用品、或买生产物资……村支书周林告诉记者:“现在偏僻的山村也方便了,百姓需要的这儿都可以买到,百姓要卖的这儿也能卖脱。”这儿有连锁超市、医疗诊所、餐饮店、农资店、家具店……还有产值上千万的遮阳网厂、粉条加工厂、纸杯厂。行道树、路灯整齐地矗立在街道两旁。
  虽然这是一个位于安岳、资中、东兴三县(区)交界处,距附近场镇都有5公里以上的偏僻村庄,看到的却是一番热闹繁华的景象。这是安岳众多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按照“新村围绕产业建设、产业围绕新村布局”的原则,安岳走出一条符合丘区实际的城乡一体、产村相融发展新路子,一个个美丽幸福的新农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抓好牛鼻子
  据悉,安岳在申报第二轮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时,对项目区乡镇、村产村相融的新村(聚居点),以“荷塘秀色”、“竹林渔歌”等为主题的新农村综合体,特色产业面积,规模养殖户,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率,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详细规划。
  按照“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目标,安岳立足成渝经济区腹心和成都、重庆直线中点区位优势,创响“中国柠檬之都”、“中国佛雕之都”品牌,创新理念,注重协调性和科学性,高起点、大手笔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聘请成都、重庆等地专业规划公司,突出城市、农村、产业、土地、基础设施规划“五规合一”,编制了覆盖农村全域、三次产业、社会事业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时以乡镇为工作主体,以职能部门为责任单位,以村为基本规划单元,加快编制926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截至目前,新村规划设计基本完成,建成新村(聚居点)建设100个,规划实施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22个村。
盖好新房子
  在岳新桃坝村、猫山村,石桥戏楼村等,一座座楼房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或集居成片,或单家独院;或白墙红瓦,或绿色小院,房屋错落有致、风格协调统一,无不彰显“柠都新村”独有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
  该县健全了“领导小组、推进小组、督查小组”三套班子,建立了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县级部门对口帮扶、乡镇、村“四位一体”整体联动建设机制;实行“乡镇一比选一竞争、县上一比选三竞争”,引导群众由“依靠政府投入”向“我要建设新村”转变。结合丘陵地区农村实际,探索园林式、景区式、小区式、集镇式、基地式、联建式等六种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务实推进建设。既保持农村文化底蕴,又尊重农民首创,建成人口集聚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农村新型社区120余个、新农村综合体6个,带动全县投入近40亿元,新改扩建农房30余万户,民居改造率达90%以上,新民居聚集度达35%。
配好新设施
  在石桥铺镇戏楼村,记者看到了从河南来安岳县城做馒头卖的任青峰,他说:“现在安岳通村路修好了,我每天下午两点过从城里出发,就在这些乡间道路上销售馒头,既为老百姓提供方便,也给自己带来经济收入,能卖四百多元钱。”
  据桃坝村支书况大海介绍,该村幅员3平方公里,修建入户路近10公里,蓄水池46口,排灌渠系1500余米,村级活动阵地、文化体育广场、各类垃圾坑等设施一应俱全。
  该县采取“整合项目、集成投放、重点打造”的方式,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补一点、社会捐一点、农民筹一点”的办法,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目前,全县建成通乡、通村公路3656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6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实行“改厨、改厕、改井”、建成沼气池,全县5万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
  正带着孙儿在桃坝村办公室旁的文化广场上玩耍的陈冶纯告诉记者:“虽然儿女都在城里工作,我却乐意在家里生活,城里有的,我们乡坝里也有了。”的确,看书看报有农家书屋,体育锻炼有文化广场,饮水、用电也方便……
管好新村子
  一个个新农村,就是一个个世外桃源,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里产业发展、人民富裕,这里设施齐备、功能配套,如何管理好,便是又一个新的课题。
  石桥铺镇烽火村实行村民轮流值周制度,对村民清洁卫生实行定期、不定期量化,并贴牌;村组党员干部利用农闲时间,义务到本村组巡逻,既对治安情况进行巡查,又把地上的垃圾拾起带到垃圾坑内。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民文明素质提高,逐渐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为了确保环境干净、整洁,安岳县各村聘请环卫工人1-2名;探索创新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模式,实施民居绿化、美化、环境无障碍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纵深推进;同时,大力发展“猪—沼—果”、“猪—沼—鱼”等循环经济模式,科学使用化学投入品,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效扼制了农村面源污染。

培养新型农民
让素质高起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党的领导、核心在干部、主体是农民。安岳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提高技能素质
  11月27日至12月7日,安岳县就业局再次举行创业培训,近70人参加该次培训。据该局负责人唐勇介绍,本年度该局聘请重庆市国家级创业培训团队培训10次,参培学员600余人,国家补贴经费近60万元。
  为提升广大农民朋友的技能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安岳县借助县职教中心、县农广校等农民技工培训基地平台,推进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开通“农情110”,设立“村民电视课堂”,创办“农民工之家”,整合新农民培训、劳务培训等项目,大规模培训掌握1-2门专业技术知识的技能型农民工,每年成建制输出“三刀”型(剪刀、菜刀、砖刀)、柠都“川妹子”等品牌劳务人员40多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多亿元,引导3200多名农民工回乡创新业,带动全县10万户农民创家业。
提升文明素质
  “开个坝坝会,谈谈心里话,表扬道德模范,批评不良行为。”这是鸳大镇五凤村公民道德协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由于该协会的成立,让老百姓缺点得到改正和克服,优点得到继承和发扬,良好的文明习惯逐渐养成。
  该县围绕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文明村、户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宣传日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佳文明户”、“十佳婆媳”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评选表彰、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等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广泛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疾病预防知识,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石桥铺镇烽火村等6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岳阳镇水观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提高参政素质
  岳新乡桃坝村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积极开展“六大行动”,建强基层组织;推进“三大转变”,创新社会管理;突出“三个强化”,保持党的纯洁性,不断提高群众参政议政能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73元。
  安岳县将坚持抓好基层组织的引导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民主管理有机结合,把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变为增强群众民主意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构建起农村党建示范带提质扩面新格局。
  村美民富气象新,乘着“十八大”春风,安岳新农村建设必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12-18 03:26 |
安岳新农村建设必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