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重庆龙多山位于陈抟老祖的出生地,重庆潼南县与合川区龙凤镇交界处,也是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乡。因其山势挺拔峻秀,峰峦起伏,逶迤飞腾,宛若龙蟠,故名龙多山。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龙多天下灵”之美誉。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山的生日)数以十万计的人来此朝山拜佛,游览观光,领略这里的宗教文化。山上有飞仙泉、飞仙洞、飞仙石等八个历史遗址传说景点。相传西晋永嘉三年(309年),当时名字是“紫徵山”的龙多山里来了位异人——冯盖罗。冯盖罗是四川广汉人,偏偏选中这个跟自己老家不搭边界的深山,与家人在此结庐而居,专心炼丹,一意修仙。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全家十七口人成功飞升仙去,震惊了大山内外的凡夫俗子,龙多山的宗教文化也就此开始发韧。 到了唐代,举国推崇佛教,武则天敕令山僧在紫徵山上建放生池,即供信徒放养水生动物积攒功德的池塘,同时将之更名为龙多山。天宝年间,山僧“奉旨醮祭”,李隆基钦定龙多山为佛山,颁诏曰:“五岳外别有它山,尊龙多山足以当之。”于是,龙多山与泰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等五岳,齐名天下。人们纷纷前往龙多山修庙筑坛,龙多山香火旺盛起来,达到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寺庙尼庵,隐隐闪现,晨钟暮鼓,不绝于耳。 晚唐时期,尽管狼烟四起,龙多山作为一方净土,依然为人们提供了精神的归宿。由黄巢起义占领长安导致的唐僖宗奔蜀,让一批官员墨客同赴西南。著名文学家孙樵被召往属地任职方郎中时,曾遍游龙多山。在停车游览的两日内,他浮想联翩,下笔滔滔,撰写了五千余字的《龙多山记》,将龙多山作为佛山的历史沿革考察尽细,备受时人推崇,还被收入《蜀中名胜记》。可惜此文现在已经失传,我们对龙多山的了解,或许再也无法比千年前的古人更加深入。 太平年间的龙多山,是修行悟道的圣地,而乱世里的龙多山,毫无疑问又成了兵家攻防的堡垒。南宋末年元军入侵,合川军民在山上建了龙多山寨屯兵积粮,居高临下抵抗外敌。而明朝末年,这里则成为明军与张献忠激战的战场。崇祯十年,怀远将军都司佥书张应礼召集亲族百余人,援助援四川总兵侯良柱,攻打入川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龙多山上死伤千余人,乱石林立的山巅有山风呼啸、金戈嘶鸣,却再没有上古时期天降巨石的奇迹。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龙多山寨遗址,是清嘉庆三年为防御白莲教起义而修建,4道城门8个山头与孤崖绝壁形成环形城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龙多山景点可分历史遗址传说和自然风光两类,历史遗址传说景点有:巴蜀分界石,在山北面,一巨石中部断裂,传为古巴、蜀两国分界线。一个景点一个故事的有:静老崖、飞仙泉、飞仙洞、飞仙石、灵隐崖、仙台、癞蛤蟆石等。自然风光景点有:鹫台献瑞、飞仙流泉、怪石衔松、晴岩绕翠、黄龙吐雾、赤城旧迹、横江白练、群峰堆翠等,此即龙多山八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