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7 15:22:48 来源:中商网法治频道 评论:0点击:91335
查看大图
图:四川巴中清江镇四处可以见垃圾
查看大图
图:四川巴中清江镇四处可以见垃圾 夜间拍摄
查看大图
图:清江镇夜间的路面坑坑洼洼
巴中清江镇:全镇不是垃圾就是路面坑坑洼洼
记者春节家乡见闻
中商网法治频道讯(记者:(记者:牟财源、赵艺瑶)如今的清江镇是什么样子?走近一看,周围放着杂乱无章的车辆,垃圾四处可见,路面大包小包、坑坑洼洼,下雨积水多处集聚不散,房屋、绿化树叶上灰尘不低于几豪米。马路边摊位随便设,小商小贩也片地可见。冬天四处见街道上使用火盆生火,怕引起火灾。更让寒心的是春节连路灯都没有。
居民声音:住户李阿姨向记者介绍:“我们从解放后就居住在清江,那个时候虽然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砖墙房屋,没有水泥路面。大部分是木架瓦房,地面使用石板铺成路面。但是街道上很卫生很干净。再看看如今的清江灰尘遍地都是,街道上乱七八糟根本不像一个镇,比起外面看到的镇甚至在电视上出现的那些镇有点心寒。垃圾随地扔、随地放,车辆乱停乱放,石子沙子马路随便堆,商铺都快开到马路中间了。就是无人管,如今的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啦,居然装看不见。”
查看大图
图:整个巴中清江镇不是垃圾就是路面坑坑洼洼
查看大图
图:巴中清江镇不是垃圾就是路面坑坑洼洼
查看大图
图:整个清江镇路面坑坑洼洼
清江作为历史古镇
清江镇原名清江渡,位于巴中市政府28公里,离兴文区近几公里。古名清江树,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即1739年),因常遭火灾,以水能克火,加有双桥河从场下流过,遂改名清江渡。
民国初期署清江渡乡,辖中岭坪、大罗坝、新庙子、板凳垭、连垭、新场等地。民国17年为第14区区治;1933年苏维埃时期,建巴中县苏暨清江区苏于此,辖区内分设5个乡苏;民国25年,署清江乡联保辖14保; 民国33年,为第二区署;民国35年改为第一区;民国38年,清江乡辖15保。1950年2月建区(今清江区),1950年4月建乡,辖19个村,1979年乡改镇,辖14个村,1993年9月撤区建镇,将辖内的水宁、三皇村划归水宁寺镇管辖,2004年3月并入中兴、奇章两乡,现为33个村(居)。
清江镇作为原苏维埃巴中县驻地,这里曾先后被川陕苏维埃省委授予全国仅有的“模范区”和“模范县”。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并战斗过。徐向前元帅亲笔书写的“巴中县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展览馆”至今保存完好。被誉为川北地下党员摇篮的奇章中学先后培养出扈远仁、王朴庵、周永开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清江作为巴中市辖区重镇,作为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作为历史古镇,其经济也是极为发达的。其辖3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206个农业社,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万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1.4万人。全镇共有耕地2.9万亩,以“清江大米”品牌为依托在塘坝、奇章坝、巾字坝建立了万亩优质粮油基地,以“鑫源”饲料厂为依托在塘坝、东井建起了10万头的优质生猪基地,以巴州城区为依托在塘坝、郑家山、保丰建起了3000亩果蔬基地。
查看大图
图:领导装“看不见” 需建重镇将现未来辉煌
查看大图
图:如今现在清江镇的样子领导装“看不见”
查看大图
图:图:如今现在清江镇的样子领导装“看不见”
领导装“看不见”需建重镇将现未来辉煌
如今现在清江镇的样子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如今,清江镇不仅让游客们心寒,更让镇上的居民心寒。清江到底是红色文化历史革命重镇还是垃圾坑坑洼洼镇,领导你真不知道?
清江的领导难道“装”看不见吗?你们拿着百姓俸禄揣着明白装糊涂,清江有你们这些领导是清江百姓悲哀,路面何时修建,绿化何时培育,街道何时整顿,治安消防安全隐患何时起作用,公共设施何时到位,尤其是街道路面走路随时摔跤。路面都成为梯田了,领导你还“上得去”吗?镇的制度、规定使用在何处,上级部门拨下款都使用在何方,难道不应该把向白庙乡学习一下晒晒账目吗?中央、省多次一直以来提倡打造重镇环境文明卫生镇,可你们的工作做了些什么?为清江干了些什么?别天天躲着那里什么事也不干。你们还能不能把清江环境卫生建设好,你们这些领导天天居住在巴中市,难道上班时也不能看见清江的环境吗?上班地方环境如此恶劣,你们看得过去?有没有想过多少百姓在你们的背后讽刺、辱骂,你们的耳朵不会发烫吗?
清江为什么不执行有关整治环境卫生的攻坚战,为彻底改变“巴中清江”的形象,该镇敢于自揭“家丑”,不定期对门前屋后环境卫生差的商户进行拍照曝光,推动群众逐渐提高环境卫生意识。
巴中不是开展申请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吗,为什么不从乡镇卫生文明开始?不要做表面工作,应该把环境卫生文明落实到实处,应该开展 “美丽乡村镇”环境卫生考评活动,要让当地不少群众卫生意识有待提高,垃圾投放习惯有待改善。同时将建设较为固定的垃圾围,应该聘请环境卫生监督员上街巡逻。此外,对于停车方面也应该好好管理,修建停车区。
希望市、区、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清江镇,重建卫生文明镇,“别装看不见”,要为百姓着想,为街道上住户着想。要建设好清江经济,首先从卫生文明路面开始。(记者继续追踪报道)
编辑:牟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