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60|评论: 28

[原创]千古大雁悲凉声

  [复制链接]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0-8-1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古大雁悲凉声              200918128741_2.jpg

 

 

今夜,并非深秋,不知从哪儿传来几声大雁的鸣啼,把我从梦中惊醒!难道它西北利亚的同伴,就开始远徙了?那它们已经飞越过辽阔的千里草原,不知边际的浩瀚沙漠,才来到秦岭以南的巴山蜀水间。它们是远方的客人,来邀约这儿的族人们,结伴飞越,欣赏南国的碧水蓝天、无垠良田、水草丰茂的沼泽,去我五岭之南过一个丰食温暖的冬天,到春天的跫音,惊醒大地时,大雁的家族,再次回归迁徙去北方繁殖后代。到那时,北国再度出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景观了。试想,残阳斜晖下,碧绿的原野,远去的溪流,红肥绿瘦,彩蝶翻飞,苍穹万里无云,碧空湛蓝如洗,一字儿雁阵掠过,撂下几悠长声回归尖厉啼鸣!旧时相识的人啊,又是一种怎样的难言之情呢?

它们的大迁徙,也是壮观的!却较少了解它们的精密合作,精诚团结的内幕。那不时的“嘎嘎”,就是联络起飞或休憩栖歇的呼唤,大家统一号令,谨防老弱病残脱离雁阵,而充作猛禽的猎物!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就如此相互关照着。它们是科学的旅行家,大家排成“人”字,或“一”字队列,前面的一振动翅膀,就会产生一股上升的气流,后面的同伴们就省力多了!如此保存体力,而且强壮的大雁轮回前去值班,以保护病弱幼小与女性。

人们也发觉“孤雁南飞”,多半是悲剧结局,是否知道那是不幸的掉队者呢?它们一般都成了敌害的腹中之物。记得儿时听过一首《远去的大雁》,歌词就催人落泪,恐怕就是感伤的掉队大雁吧。说什麽“大雁往南飞,只留一滴泪,……她心里早已伤痕累累……”所以,每每听见悠长的“嘎嘎”声,就生怕是一只,或两只大雁。后来再听这首曲子,才明白那“她已经爱过了,她已经伤过了,世间的冷暖都已体会。我还要继续追,忘掉一身疲惫,因为我心里深深记得她的美!”原来是托物抒情的爱情歌曲,而且还有些酸,说“就算飞到天涯海角也要相依偎。”真有点“爱情至上”的味道,所以就渐次忘记了大半。

不知从何年开始,文人墨客就把失落的爱情,生硬地与大雁套上了。好个陆龟蒙,也说“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云雾里,几双到衡阳”,明明是关切着大雁的命运,可是总有人说暗喻什麽。那元好问就赤裸裸的吟诵:“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双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唉,也难怪文人墨客多情种,文学本质是人学,人间痴情如此,自然就少不了这样的文字了。

    趁着立秋刚至,多半巴山蜀水依然气温不低,所以大雁并未开始大迁徙,多半依然是忙于领略初秋的气韵,才有几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嘎嘎”吧?刘禹锡的《秋词》一点不悲秋,才有一鹤冲天的豪迈,而元好问的句子,恰恰是托物言情罢了。悲欢离合总关情,唯有离愁别绪最伤情!

小妖.jpg

 

作者:巴中小丫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8-10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淡淡的苍凉,一种淡淡的悲伤,仿佛还有淡淡的莫名的哀怨与悲愁……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8-10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8-10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每看到大雁成群的飞,就知道秋天快去了,冬天也快来了,心中有无限的失落感!

发表于 2010-8-1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雁阵悲秋凉风声,抚琴遥思衡阳情。不识碧水枯瘦意,错将归客当故人。
发表于 2010-8-10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时代序,景物变化无穷,文人墨客们,由于心境的差异,笔下的四时风光就更是千种色彩,万般情趣了。

发表于 2010-8-1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动员全县上下都唱《红歌》了,以《红歌》转换情趣,以《红歌》振奋精神!

发表于 2010-8-10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歌当唱人心振奋,文化多元格调不俗。

发表于 2010-8-10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丫多才多艺.

发表于 2010-8-10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大雁的精神

发表于 2010-8-1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团队合作精神和不让一个掉队的集体主义精神,值得人类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0-8-1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摸鱼儿-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大家一定很熟悉。不过全词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早就知道那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但直到现在才读到全篇,才了解其中的故事也才真正读懂了它。后来一直很喜欢,常常默默念着那一句句刻骨铭心之语。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狂歌当哭,雌雄双雕的先后投水而死,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想当初绫子初见此词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住了

发表于 2010-8-1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总觉得自己最高明、最体面,可是看看大雁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钟情程度,我们今天某些人不堪披人皮了!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指点!

发表于 2010-8-1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鸟类如此钟情、专情!

发表于 2010-8-1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victory:

发表于 2010-8-12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人不及鸟儿大雁专情了!大雁能够以生死相许,人却朝秦暮楚,拥红抱翠,眠花宿柳,或伴大款,攀高枝,动辄吹灯了!

发表于 2010-8-12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 ...
红尘胭脂 发表于 2010-8-12 15:28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红尘胭脂朋友,感谢你的支持及关注,特回赠你一首,希望友谊永存!

天罗地床星为侣,
  若止水无涟漪。
雾笼烟绕兰香燃,
掠我方寸如岚。   
  梅花三弄,
  竹影婆娑,  
情愫恋山河。




晨风暮雨芭蕉声,
  唯念农家团聚。
南下闽粤人归否?
留守孤老同期!      
一心祈祷,     
寰宇苍生,   
再无苦分离。

发表于 2010-8-12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和诗呀?大气,大气!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