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真的带动了四川整体发展了吗?
这个答案,也是肯定的。
90年代到零几年的时候,四川人想要打工挣钱务工,只能去沿海省份、或者去新疆种棉花。那时候特别流行的是,夫妻两人,口袋里揣着几十最多一两百块钱,背着棉絮、提着包,从各地坐车赶到火车北站,然后到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打工,四川被称为劳务大省、农民工大省。
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很多外出打工的四川人为了不受欺负,逐渐抱团,甚至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方形成了四川帮、安徽帮等等抱团团体,也是历史的缩影。
08年,四川有2000万人在外打工,按当时八千万人口计算,相当于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外出打工了。
而近些年,伴随着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配套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资金被引进落地,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才也开始选择成都,而很多去外地的打工人,也选择去成都及周边城市发展。
从2000万人的农民工大省,现在在外打工的人变成了1600多万,崛起的成都已经对川内打工人形成了正向的吸引作用。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选择到成都,不用再背井离乡到沿海城市,也不用再忍受一年只能在过年回一次家的痛苦。
如果成都未发展起来,临近的直辖市重庆将对川内打工人形成第一波虹吸,而更为发达的省市将会吸附走更多的产业、企业、资金,恶性循环下四川将越来越缺乏发展机会,而人口的外流也将更加严重。
毕竟,作为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占比91.8%的人口大省,川内其他地级市面积和人口较少,地理、自然条件相对其他省市来说实力较差,且先天条件远差于成都。关键的在于,四川各地市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省内其他城市与成都的差异,出现了明显的发展断层。且以省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实力而言,对比其他省份更占不到一点优势。
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全力发展成都,来提升成都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吸引力,带动更多的产业、企业、资金、人才的落地,才能进一步拓展四川其他城市以及川人的发展机会,提升城市和四川省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竞争力。
而成都也在自身发展起来之后,通过大力建设天府新区、东部新区,联动川南城市群、川东城市群,并通过成德绵一体化建设,联动川北城市群带动周边各大城市发展。
同时,为了破除一城独大,推动建设经济增长极,四川在2022年提出建设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支持绵阳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以宜宾——泸州为组团建设的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这些省域经济副中心与成都一起共同协作,承接成都平原经济区的辐射、产业转移互补发展,做大做强,培育经济增长引擎,带动全域不同地区的发展。
这也表明,在做强省会成都的同时,四川也在着力打造省域区域中心城市,以尽力减小断层发展差距,特别是弥补成都难以辐射到的地方的协同发展,通过成都的发展反哺川内其他城市,促进川内各地的均衡发展。
毕竟,成都和川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实力自古差距就很大、可以说是断层的差距,如果成都发展不起来,四川将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参与进全国各大省市的经济竞争中,后果就是产业、企业、资金、人才流向周边更有实力、经济更发达的省市,不断成都将越来越缺乏发展机遇,其他川内城市更将进一步衰退。四川很可能将会变得一蹶不振。
如果成都没肉吃,川内其他城市,或许都没有机会喝汤……
|